靜靜護送 伴你捱過夜冷 一杯清茶 一聲暖 就夠快樂
實話實幹 未怕忙到達旦 相戀很難 不需要得稱讚

或者幾句說話令你痛傷 身伴路人從未拍掌
我未忘記我有別人欣賞 我就是我 決心堅守理想

無需要像戲 平凡都可優美 明是天高海深亦要撐起
愛不需說道理 吸一口氣突破衝開距離
仍是每天一點找轉機

仍高貴是你 如何高攀想你 無論彼此身份如強烈對比
縱使筋竭力疲 若有你就有驚喜
都不忍捨棄 兜彎加轉角來找你

浪漫誓約 話過能夠實踐 多不可能的轉折能夠兌現
逐步邁進 路向難以預算 都肯堅持 不管跟你再走多遠

或者幾句說話令你痛傷 身伴路人從未拍掌
我未忘記我有別人欣賞 我就是我 決心堅守理想

無需要像戲 平凡都可優美 明是追趕不起更要奮起
愛不需說道理 吸一口氣突破多少距離
祈求最終找到新轉機

仍高貴是你 長流細水千里 無用多番相比 但信愛了不起
天生一對熱切地 為這個世界畫上驚喜
感激找到你 圍牆統統擊碎 為了親你

胡鴻鈞.〈高 攀
張家誠曲.張美賢詞
無綫電視劇《載得有情人》主題曲

這晚 你與我分隔兩方
這晚 無繁星給我仰望
誰提示我 哪裡是我苦海對岸
但我不難過 自問已得到太多

仍會期望 你仍然或者需要我
人於哪方 我隨時來替你附和
從前寒冬裡 當星辰暗淡無月光
是你的輪廓 不肯捨棄我

愛你永遠也不會太多
為何無涯天邊只有冷落
誰提示我 哪裡是我苦海對岸
但我不難過 旁人共我又何干

仍會期望 你仍然或者需要我
人於哪方 我隨時來替你附和
從無離開過 假使你仍許可
來日再由我危劫中護航

回憶太多 似熊熊烈火蒸發我
無悔飄蕩 慶幸仍能替你寂寞
千百年 寒冬裡 當星辰暗淡無月光
是你的輪廓 不肯捨棄我

結局我很清楚 存在好比一首輓歌
愛你的是我 紅塵內救藥無方

始終盼望 你仍然或者需要我
不管哪方 我隨時承接你風浪
千百年 寒冬裡 當星辰暗淡無月光
沒你的輪廓 我不知怎去過

許廷鏗.〈護 航
張家誠曲.楊 熙詞
無綫電視劇《西遊記(2014 年)》片尾曲

漫長暴雨 遍地沖去
最堅強人牆緩緩倒退
面前澤國堆積眼淚 換成熱血流於心裡

獨行萬里 寸步失據
記憶連綿如流水 愛似是夢囈壯舉
落寞了 絕望了 還在繼續追
(夜靜了 路盡了 還在拚命追)

此際浮華滿天 未曾讓我艷羨
飄過紅葉萬千 似是舞影翩翩
散在風 說著秋 引著冬 雪又染
留待我實現送你的萬語千言

走過泥濘四濺 為求望你一面
霜雪離別夏天 轉換了幾多秋 天變地變
年月碎落眼前 遠海種出桑田
遺留下我的心不會變

此際浮華滿天 未曾讓我艷羨
飄過紅葉萬千 降在你的雙肩
貼著心 說著秋 引著冬 雪又染
陪著我實現送你的萬語千言

走過泥濘四濺 未平復我思念
霜雪離別夏天 轉換了幾多秋 春會復暖
年月碎落眼前 遠海種出桑田
遺留下你的心不會變

馬浚偉.〈天 意
張家誠曲.張美賢詞
無綫電視劇《守業者》主題曲

  二零一四年無綫電視劇集歌曲最愛。
  歌名之間好像有一根綫,幼幼的,穿過,連著。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早陣子居然看了很多書,幾乎全都是 Agatha Christie 的推理小說:

  • 命案目睹記 / 4:50 from Paddington (1957) / 殺人一瞬間(遠流版譯名)
  • 三隻瞎老鼠 / Three Blind Mice (1950) /(遠流沒有單行本)
  • 尼羅河謀殺案 / Death on the Nile (1937)
  •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1920) / 史岱爾莊謀殺案(遠流版譯名)
  • 藍色列車之謎 / 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1928)
  • 東方快車謀殺案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34)
  •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 / Murder in Mesopotamia (1936) / 美索不達米亞驚魂(遠流版譯名)
  • 大象的證詞 / Elephants Can Remember (1972) / 問大象去吧!(遠流版譯名)

  除了《藍色列車之謎》是遠流實體書,其餘七本讀的全是好讀網站製作的電子書。電子書實在方便,只是譯者、版本有時難辨,有些書名也與遠流版大異其趣。

(二)

  阿嘉莎.克莉絲蒂擅寫偵探小說,旁及劇作和愛情小說,作品的總銷量據說史上第三,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網上資料說,上世紀七十年代遠景引介克莉絲蒂的作品,由三毛主編,前後三批合共出版了約莫五十部小說。多年後,遠流重新籌劃,終於完整推出克莉絲蒂所有偵探和愛情小說。

  雖然早就聽過克莉絲蒂的大名,家裡也有她幾部著作:Evil Under the Sun (1941)、Cards on the Table (1936)、Hallowe'en Party (1969),但第一次看她的小說也不過是數年前的事。那時看的是《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1939),一讀驚為天人——驚訝於童謠和兇案竟然如此絲絲入扣。

(三)

  推理小說的書評報告,通常會探討犯罪證據、破案關鍵,分析偵探怎樣整理資料、抽絲剝繭,繼而欣賞作者的精密佈局,順道挑一兩件骨頭。克莉絲蒂既是 Queen of Crime,這些研究自然多不勝數,只維基百科就夠瞧的。我沒有偵探頭腦,這類文字寫不來。寫的,不過是一些感覺,對結局、或者小說用意的浮光掠影。(剛看到一本講怎樣讀偵探小說的書——《推理小說這樣讀 Talking About Detective Fiction》。)
  因此,這裡只說《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大象的證詞》。

(四)

  東方快車謀殺案當然是精心策劃的。
  一夥人從世界各地聚集在同一卡車廂,為的就是要審判一個千刀萬剮的兇徒。
  本來,計劃堪稱完美,如果火車不是為大雪所困,如果白羅不是趕上了這班東方快車。
  行動之前,他們除了安排與受害人(!)同車,也預備好了供詞。他們相信,沒有探員會發現他們彼此相識,也就是說,只要配合得宜,他們編定的供詞就是證明每個人「不在場」的有力證據。

  因為大雪,他們無法謊稱兇手行兇後逃離現場,不得不隨機應變。
  因為白羅,他們無法自圓其說,行動和供詞因而破綻叢生。
  然而,結局是,他們逃過了法律的制裁。白羅用他精密的腦袋,得出兩個結論。其一,兇手在某個車站上車,行兇後下車逃去。其二,就是那十二個人合謀。
  第一個結論驟耳聽來似乎混得過去,但始終站不住腳,仍有許多地方解釋不了。可是,當白羅把第二個結論完完整整解說後(而那十二個人實在也都承認了),鮑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大夫竟然寧可接受第一個結論。

「那麼,」白羅說,「由於結論都已經擺在你們面前,我可以榮幸地告退了。」

(五)

  《大象的證詞》源於英語一句老話:"Elephants never forget",大象忘不了。

  要追溯十多年前的事情始末,自然要找回當時的證人,那麼,期望他們擁有大象的記性就自然不過。只是,人始終是善忘的,從字裡行間,我們看見每個人的回想,都充斥著據說、記得不太清楚、我想是的、我聽過、我忘了、好像是、或者、不管怎樣……一大堆。要從中理出頭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當然難不倒我們的白羅先生,即使他「所聽說的本身幾乎也都是『聽說』,並沒有甚麼依據」。

  結局是圓滿的,白羅梳理好案情,更找著了唯一一個知道實情的人來証實自己的推斷。案情水落石出,依然是他殺和自殺(雖然人物換了角色),但卻勾出了一段深情的故事。

「大象不會忘記,」奧利薇夫人說:「但我們是人類,而人類的最大長處就是能夠忘記過去。」

(六)

  兩宗案的真相就只有解說一刻在場的人士知道。那是說,他們一致決定掩埋真相。
  這大概就是法律不外乎人情的演繹吧。兩個結局當然都是皆大歡喜的。只是我在想,揭露真相與否的那條界線該怎樣劃。他們用以衡量的顯然不是法理。是公義嗎?莫非法律已無法彰顯公義了?

(七)

  看了這許多,一路看一路猜,就是沒一次猜中,直至最後的大象故事,終於猜對。
  頭腦似乎終於偵探起來了。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咁的。話說早排 WhatsApp 有段對話(如果見到方格,嗰尐係 emoji 嚟㗎):

甲:睇緊身子好 😅
乙:哈哈好好笑,你咁後生,但時時用身子這字,係老人家用㗎咋,知冇?
甲:係嘅咩? 😜
乙:係!你係武俠小說古文時代,睇怕身子都係嗰度學嚟 😁
甲:聖經如此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
  古今精神分裂 😜
乙:我知吖…聖經同你嘅狀態 😆
  但我哋都讀聖經,但唔會咁講㗎,除非係 quote
甲:😳
乙:呢個係咩樣?
甲:唔知點…啩
乙:唔好用「身子」呢兩隻字就得㗎喇
甲:😝

  唔使問阿貴,甲就梗係我啦,仲會有邊個。😜
  諗諗吓,「身子」呢個字分分鐘連老人家都唔講喇,寫就有。呢兩個字往時﹝si2﹞可能好平常,而家就唔再時髦 lu。(不過今晚《載得有情人》阿蘇係咁同佢爸爸講喎……)
  實情家吓好多字都 out 晒,冇人再用。正所謂風水輪流轉,繼威風威水之後有勁秋勁爆,而家……堅勁喪爆超激癲喎﹝wo2﹞,最後最終之後仲有終極喎﹝wo2﹞。
  沒有最勁,只有更勁。

撑廣東話  上個月行過圖書館,見到有本書,叫《撑廣東話》,係 Ben Sir 寫嘅。拎上手睇幾睇,幾過制喎,於是就借咗返嚟嘞。
  本書分咗四章:撑粵法、撑粵音、撑粵語學習同撑粵語棟篤笑。

  撑粵法嗰章最好睇,尤其係講舊粵語嗰幾篇。頭兩篇係 Ben Sir 記錄佢同張洪年老師嘅因緣,入面有尐資料來自張老師嘅《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包括下面個對照表(淨係抄咗一尐):

  60 年代的粵語 現今的粵語
A1 你喺邊處﹝syu3﹞發財呀? 邊度
A2 去多幾就識咯。讀咗三重未識。
A3 喺親戚處搭單 寄居
A4 臨扯先諗起。 臨走
A5 便唔便同你太太嚟呀? 方唔方便
A6 話就話個個都係自己嘅事頭 老闆
A7 唔理佢嘅來路係點。 來歷
A8 佢住嗰間白鴿竇 豆腐潤
A9 走咗上去天棚玩。 天台
A10 你咁鬧佢亦唔係點啱嘅。 咁啱
A11 正﹝zeng3﹞話起身咋? 頭先
A12 本書我。 拎本書畀我。
A13 叫阿吳醫生嚟同我睇吓點 嚟睇吓我點
A14 廿本﹝je6 bun2﹞ 廿本﹝jaa6 bun2﹞

  呢尐新舊對照延伸到下一篇〈粵語長片的粵語〉。Ben Sir 寫:「沒有粵語長片所提供的真人發聲語言資料,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短短四十年間,語言已靜悄悄經歷了音、詞、句的系列變化……」
  音詞句三樣最明顯嘅應該係音變,舊時﹝shi2﹞好興變調,例如:「你哋大少」個「爺」、「同埋阿三叔一返嚟」個「齊」、「有個遠方人客,邊呀?」個「個」,「幾到佢話事」個「時」都係由原調變成第二聲。
  詞呢?除咗之前嗰表提過嘅「邊處」、「正話」,仲有而家嘅「一早、之前」,以前叫「大早」:「我大早留低咗把扇」,而家嘅「而家、依家」,以前叫「家吓、家陣」:「結果去到家陣都未返嚟」(不過呢幾個都仲有人用緊嘅)。
  句法嘅例子有上面 A12 嗰個,以往會講:「我大早就話咗你知」,而家就講:「我一早就話咗你知」。仲有呢,就係家陣我間唔時都仲會講嘅「記得定﹝ding2﹞啦!」而家尐人其實會講:「梗記得啦!」

  Ben Sir 接住落去用兩篇文嘅篇幅,講〈周星馳.舊粵語.時空落差〉。據佢講,「現時討論周星馳的電影大都集中於分析其情節佈局、文化含意等角度,甚少分析他的語言特色及其帶來的效果。」睇晒呢兩篇,Ben Sir 似乎又真係講得冇錯喎,佢舉咗下面嘅例子:

  例子 出處
B1 搵埋你契妹夫一齊﹝cai2﹞嚟數。 他來自江湖
B2 正﹝z3eng﹞話講得好清楚。 審死官
B3 🈲 頂你個肺呀家陣 武狀元蘇乞兒
B4 家吓去煮啦。 黑白殭屍
B5 我企喺處﹝syu3﹞成點鐘,家吓又見口渴。 賭聖
B6 兩位做官嘅定﹝ding2﹞嘞。 審死官
B7 送多兩下你又點話。 審死官
B8 你知道深井大屠夫呀? 賭聖
B9 鉸剪腳喎,你話笑死唔笑死吖? 逃學威龍

  冚辦爛都係之前提過嘅舊粵語。Ben Sir 有個小結論:「就這樣,觀眾的眼睛一面觀看周星馳的電影,腦海一面浮現著昔日香港社會的情形。現在式的影像與過去式的回憶……兩個畫面所造成的時空落差便產生了突兀感。」至於周星馳係咪有意滲入舊粵語,又或者呢種舊粵語係咪佢無厘頭風格嘅元素,就要留待有心人深入研究嘞。

  呢篇讀後感就寫到呢處﹝syu3﹞,其餘尐章節有興趣嘅不妨借本書嚟睇,無奶油成本抄晒落嚟加嘛,下話?之不過《撑廣東話》雖然唔係學術著作,有尐都幾深(即係悶 😜),有尐就幾無聊吓 😅(查實係我唔明啫 😵)。Btw,有幾篇專門講廣東話粗口語法,兒童不宜㗎 😱。

  最後抄多一段,幾特別嘅現代香港話:

老師:各位同學,你哋覺得國強篇文寫得好唔好呢?
A: 幾啦。(幾好啦?)
B: 唔太。(唔太好?)
C: 唔喎。(唔好喎?)
D: O喎。(OK喎?)
E: O咗。(O咗嘴?)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0 Sun 2014 22:20
  • 有幸

  也許,今天該記它一記。
  也許。

  今天是歡送施牧師和施師母的日子。
  自從施牧師離任的消息公佈之後,這一天終於到了。

  早上,牧師和師母應邀與米迦勒詩班一同獻唱。
  下午,歡送會。
  晚上,歡送晚宴。
  現在,筵席應該已曲終人散了。

  有幸,身為米迦勒詩班一員。
  有幸,擔任歡送會的司儀。
  即使沒有出席晚宴。

  更有幸的,是早前牧師和師母同樣應邀到加百列詩班獻唱,我因為曾在加百列詩班事奉,所以同樣有份和他倆同台獻唱。
  還不得不提牧師和我曾經兩度同台合作,他證道,我忝任傳譯。
  當然更不得不提曾經和牧師越洋合作,為教會周年紀念主題曲填詞。

  現在回首,似近還遠。
  都是當年的事了。

  今天歡送會司儀有幸先分享對牧師最深刻的印象。
  我覆述了一個牧師某堂講道的某個比喻。付上的比喻。
  一份早餐,煙肉拼煎蛋。
  我們究竟要像雞一樣,把生下來的雞蛋付上,還是像豬一樣,全然付上呢?
  是的,這算不得是對牧師的直接印象,可是這比喻卻一直存留於心。
  究竟,我為神所付上的,是蛋,還是煙肉?

  自問不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卻忽然想道謝。
  謝謝 May 姊妹,告訴我銅鑼灣有這個教會。
  謝謝朱弟兄,當年把我邀入米迦勒詩班。
  謝謝米迦勒詩班眾弟兄姊妹,一路以來包容我。
  謝謝 640 姊妹,一次又一次鼓勵我參與加百列詩班的事奉。
  謝謝司琴姊妹,找我和她拍檔做歡送會的司儀。
  謝謝一直為我禱告的。

  謝謝施牧師。當年合作填詞後,我這樣寫:「但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對我的信任,容我決斷。謝謝。」
  到了今天,我依然要謝謝牧師。我憑甚麼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為教會的詩歌填詞呢?

  我不知道往後還有這些機會沒有。畢竟,一生中能夠趕上一個群體的五十周年、趕上「一代牧師」的牧養,本來就已是難得的機會。
  「主耶和華啊!我是誰?……你竟帶領我到這地步?」

補記:翌日收到每天只睡一小時的弟兄傳來訊息說,享受完一天有若在天堂跟弟兄姊妹相交生活,今天一早又回到煩囂生活繼續作戰。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很久沒有做閱讀筆記。丈量世界
  這次就索性抄下主角的幾句說話、作者的按語,自己再加一兩句,當作筆記吧。

(二)

就像任何一刻,高斯心平氣和地說,就像任何一刻。

〈1 啓程〉,頁 031

  高斯說這話,大概沒有半點安慰達蓋爾的意思——達蓋爾想拍下高斯和洪堡世紀相遇的一刻,卻因為警官打岔,「這偉大的一刻就這麼永遠消失了!」那片銅質板感光後,似乎記下了一些鬼影,又好像有一隻手、一個肩膊,還有個制服的袖口、半隻耳朵……

***

而且我總懷疑,我們的豐功偉業終將毫無用處,不管我們如何功成名就,最後終會消失,就像甚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那些在我們彼此對抗中成長茁壯的名聲,終有一天會腐朽、灰飛煙滅,為何我總是如此懷疑?

〈2 海洋〉,頁 047

  踏上探索旅程後,洪堡都有給哥哥寫信。有一次就這樣寫,不過那次他最後停下筆,把信紙撕成碎片。

***

一座山,如果人們對它一無所知,不知道它有多高,這對理性是一種侮辱,會讓他感到非常不安。一個人如果不能持續確認自己的位置,將寸步難行。

〈2 海洋〉,頁 055

  這是洪堡跟他拍檔邦普蘭說的話。當時邦普蘭問洪堡:那只不過是經過的一些地方,真的需要走走停停,冒險探索嗎?既然真正的目的地是馬德里,只要不停留,不是很快就能到達了嗎?
  不行,洪堡想了一下,說。最終,他丈量了前往西班牙途上每一座山丘。

***

他很早就發現,母親有老化的跡象。肌膚失去彈性,身材走樣,眼睛也越來越沒光澤,而且臉上每年都會出現新皺紋。他知道,這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發生在她身上,他就是無法忍受。她一點一滴地在他眼前消逝,他卻對此無能為力,絲毫無反抗的餘地。

〈3 老師〉,頁 068

  很真實的觀察。在高斯內心,沒有誰比母親更在乎他。
  究其實,生命流逝,又有誰有能力反抗呢?

***

這時他才了解,原來人們根本不想應用自己的理解力。大家只想安靜,只想吃飽、睡足、別人能和善對待他,這樣就夠了。他們根本不想思考。

〈3 老師〉,頁 069

  少年高斯以為無論是說話或行動前,任何人都有「義務」先停頓一下。接著發現,原來停頓是必須的,因為其他人的腦筋轉得太慢。高斯就是停不了。再後來,他把這種停頓歸咎於人們根本不想應用自己的理解力。
  數學王子。唉。

***

因為想知道,洪堡說,所以要知道。

〈4 洞穴〉,頁 084

  很久以前,洪堡就因為想知道青蛙腿割下來還會抽動的原因,而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做金屬實驗。這次洪堡想知道的,是新安達魯西亞(哪裡來的?)婦女的髮結上究竟有多少虱子。

***

又有一個晚上,他突然有所感觸,覺得科學、他的研究、他整個人生都好陌生、好多餘,他根本沒有朋友,世上除了母親之外,沒有人真正在乎他。

〈5 數字〉,頁 107

  那一晚,大概就是高斯完成《算學研究》前最後幾個月中的其中一晚。這部《算學研究》是高斯畢生的傑作,出版時他才剛滿二十歲。他知道,不管還能活多久,自己都不可能再寫出與之等量齊觀的著作了。

***

唉,有時候人真的不能不讓步。

〈6 河流〉,頁 153

  洪堡心裡想的,是要走進一片沒人探索過的區域,去找亞馬遜河的源頭。他之所以打消這個念頭,是因為如果有甚麼差池,他手頭上的發現、蒐集、研究成果都將會白白浪費掉,而且,根本沒有人會知道。

***

了解真相是非常痛苦的,這一點沒人比他更清楚,他沒有一天不衷心盼望,盼自己能少知道一點真相。

〈7 星體〉,頁 171

  看到這句,腦中飛快地想,小說哪裡寫過甚麼事令高斯有這個盼望嗎?
  想不到。只怪自己翻讀得太快。
  幸而,找到這麼一段:

真相其實很可怕:「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可能相交」的命題從來沒有被證實過,歐基里德自己也沒有證明過,沒有任何人證明過……他,高斯,現在懷疑,此命題根本就錯了……唯有一件事能確定,空間是皺折不平的,是曲面的,是非常奇怪的。

〈5 數字〉,頁 110

  高斯發現的這個真相,實在是挑戰《純粹理性批判》的觀點,所以他專誠跑去拜訪康德,說了上面這一番話。
  多年之後還有一件小事:

不久前有個俄國數學家把他的研究成果寄來,那篇論文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歐基里德的幾何學並非真理,事實上,平行的直線終會彼此相交。高斯的答覆是,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這並非甚麼新發現。

〈15 草原〉,頁 292

  如果這三段真的彼此相關,那麼,對高斯而言,真相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會顛覆固有的觀念和價值,引發的波瀾並非人人能夠承受。然而,真相之所以為真相,卻是因為無論有多少人用上多少方法,它最終都會浮現。

***

人生就是這樣,他無奈地想。儘管一切都會逝去,但活著的人還是得活下去。每日、每時、每分,都得去面對、去處理。總要把活著當作還有意義。

〈7 星體〉,頁 178

  那一刻,高斯的太太約翰娜難產而死。

***

  四季輪替、氣候變化,洪堡說,乃緯度之美的真正成因……
  你說啊?是誰啊?歐根憤怒地大吼,是誰在進行大地測量時亟需要一個助手?
  好一個偉大的助手!那些誤差是誰造成的?是誰害他每一段距離都得測量兩遍?
  小數點後面第五位的誤差!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影響,徹徹底底無所謂。
  等等,洪堡說,測量上的誤差絕不可能無所謂。
  那被你弄壞的日觀測儀呢?高斯質問,那也無所謂嗎?
  測量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洪堡說,也是種責任,不容輕忽之。

〈11 兒子〉,頁 239

  這個場景中的人物是洪堡、高斯和高斯的兒子歐根。
  誤差有多大、有沒有影響,甚至有沒有所謂都不是重點。最重要的,就如洪堡所言,是態度。測量不容輕忽。
  科學、藝術,乃至做人處世,都不容輕忽。

***

沒有人,洪堡說,生來具有使命。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是下定決心去假裝自己有一項使命,一直假裝到連自己都信以為真。

〈15 草原〉,頁 284

  與生俱來的使命,也許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人生的意義。假裝自己有一項使命,才好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

***

任何東西只要一經測量,就再也不是,或者說再也不可能是原先的樣貌了。

〈15 草原〉,頁 288

  這是高斯發現的。有時他會覺得,自己並非測量過某片土地,而是創造出某片土地,因為透過他,土地才得以真實存在。
  是的,土地要經過測量,才會真實存在於人類的知識範疇以內。然而,土地是不會因為沒有人測量過就不真實存在的——人才會,人的存在大多建基在他人的評價上。

***

高斯感慨地笑了笑,把信放下。他頭一次覺得洪堡好可憐。

〈15 草原〉,頁 293

洪堡傷感地笑了一笑,突然覺得高斯好可憐。

〈15 草原〉,頁 295

  因為當局編好了固定行程,洪堡再無法自由行動,去想測量的地方測量。所以高斯覺得洪堡好可憐。
  高斯雖然也做著同樣的測量,可是竟然從來沒有見過這世界。所以洪堡覺得高斯好可憐。

***

忽然,他再也不是那麼確定,甚至不曉得該怎麼說:他們倆到底誰去到比較遠的地方?誰一直留在故鄉?

〈15 草原〉,頁 313

  雖然這是洪堡的想法,但難保不也是高斯的想法。
  洪堡實實在在測量了世界每一寸,高斯也確確切切測量了世界每一寸。
  書底的簡介說:「一位數學天才,足不出戶,用紙與筆丈量世界;一位科學探險家,走遍天下,用親眼見證世界。天才與頑童,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在具體的時間交會。」

(三)

  高斯洪堡都是科學家,小說自然少不了提及兩人在科學上的成就。作者筆下的敘述和比喻可說是淺顯易懂。只是我沒有深究,摘錄下來的似乎也都屬於思想層面,和科學幾乎沾不上邊。除了兩句:一是平行線,一是測量上的誤差。

(三.一)

  眾所周知,平行線是指兩條線即使無限延伸,也永不相交,之間的距離永遠一樣——這是歐氏幾何其中一道命題,可是高斯卻發現這道命題不一定對。書底的簡介所謂「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在具體的時間交會」,就像是從另一角度確認高斯所觸及的非歐幾何系統。
  也許,高斯父子是另一對平行線,一對在具體時間重叠但又從不交集的平行線。
  這兩句話和我們「認識」的平行線大有矛盾。可是,誰又說得上無窮無盡無限無量是甚麼呢?畢竟,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三.二)

  曾經寫過一副題辭,上句大概可以借來向這兩大科學家作小小的致敬。
  毫釐間測天量地。

後記:橫豎多抄少抄也是抄,那就不妨再抄。一篇是推薦專文,另一篇是書評,最後一篇是編輯專訪。自然都看得比我有深度。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