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岱宗如何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

  時間不留人,上一代的人一個一個走了。
  黃愛玲饒宗頤李敖林燕妮劉以鬯阿虫黃慶雲。
  還有,金迷沈公子君山先生。
  如今,是查大俠。
  也許,年年如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人上台,有人下台。
  只是今年,有查先生。

  實在忘了甚麼時候開始讀金老的小說,也不記得先讀的是他哪一部,甚至乎讀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他的、古龍的,還是梁羽生的,我都記不起。
  與很多金迷相比,我沒有廢寢忘餐追看,更不曾偷偷在被窩裡挑燈夜讀,但我總算試過某個星期六下午看完了一冊神鵰。
  算是年少輕狂的日子吧。

(二)

  梁公大去之時,為他寫了副對聯。如今,也為查先生寫一副:

  說書評彈 論劍江湖 問英雄何在
  倚天長嘯 忘情山水 悵俠客難尋

  這副對聯有點夾纏不清。
  上聯自問,哪裡會找到英雄,然後下聯自答,英雄是不會找到的了。

  上聯的「說書評彈、論劍江湖」,說的當然是查先生右手筆下的十五部武俠小說,兼及他的影評書評等各種隨筆,以至左手所寫的社論。同一支筆,探虛寫實,月旦時局,洞徹古今。為的,是想有個人物改變中國吧?
  下聯總括他筆下小說的結局:主角大多歸隱。

  現在,到了金大俠悄然遠去的時候了。
  武林從此寂寞。

後記:對聯平仄不對,詞性不對,並不工整。我猜,查先生是不會怪罪的。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送馬迎羊之際,正好以十二生肖為題,說說故事,應應節。

羊——叱石

  相傳1 漢朝有個牧童,有次放羊時遇見道士,便隨之修道,再也沒有回家。他的哥哥四處尋索都沒有下落,時間一晃四十餘年。後來,哥哥找來一名道士占卦,最終在山中找到弟弟。兄弟相見,既悲且喜。哥哥隨口問道:「當日放牧的那些羊呢?」弟弟回答說:「都在山的東面。」哥哥看後回來,說周圍只有白石,並沒有羊。弟弟說:「羊都在,只是哥哥你看不見罷了。」於是兩兄弟一同走過去。哥哥正要說話,卻聽弟弟一聲呵叱,眼前萬塊白石隨即變為白羊。這故事演化為成語「叱石為羊」,比喻得道成仙,法術高妙。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天龍八部  星期天下午,忽然有點時間。看看書櫃,便隨手取出《天龍八部》第三冊〈朱碧雙姝〉。
  是大字版,所以是潘師兄所說「不能算是喬十回但是內容實以這位契丹英雄為主」的前五回1

(二)

  向來痴,從此醉。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金庸.〈蘇幕遮.本意〉上片

  說到鳩摩智無法從段譽身上套取《六脈神劍經》,索性要將他帶到慕容博墳前火化。最後段公子獲慕容家的朱碧雙姝救走,還闖進曼陀山莊。
  說到段譽機緣巧合,得見王語嫣,還斗膽教唆她離家出走。段譽從此醉矣。
  說到段譽四人去到阿朱的聽香水榭,發現兩幫人上門要找慕容家尋仇,怎料陰差陽錯,因著王姑娘指指點點,眾人竟然大打出手。非也非也出場,段譽登時當回外人。
  說到段譽與喬峰相遇,二人鯨吞四十斤高粱,居然還做了結拜兄弟。
  說到喬幫主沉著平定丐幫叛變,甚至以身代刑,好抵銷四大長老的死罪。

  這次讀來,才知道:

  原來,風波惡不惡,不過是愛鬧喜鬥而已。是非分明,只求有架可打,是「勝固欣然敗亦喜」的武人。
  原來,包不同雖性子執拗,卻頗有自知之明,瀟灑自如。
  原來,公冶乾豪邁過人,單名「乾」字不是乾坤之乾,而是乾杯之乾。
  原來,慕容公子相交相處的都是這麼一干人,他自己還真的能是大奸大惡、卑鄙無恥之徒。
  喬幫主看走眼了。

(三)

  由於星期天純要打發時間,因此信馬由韁,快慢隨心。段譽和阿朱阿碧捉弄鳩摩智少不得要看個仔細,王夫人那兩株落第秀才抓破美人臉則不看也罷,喬峰應對下屬謀反凜然謹慎自然要好好讀他一讀,趙錢孫與譚公譚婆糾纏不清就大可免了。
  這次讀來,跟往時一樣,依然欲罷不能。幸虧是大字版,每冊只有五回,尚可抽身而退。

(四)

  無論是主是配,任何角色大多只有一次首度登場,然而,喬峰竟一口氣三度登場。
  首先,當然是和段譽於酒樓初會,比酒比腳力後再義結金蘭。
  然後,在杏子林中初顯身手,制伏包不同和風波惡,以免於真相未明之際就與慕容復結怨。
  最後,智平叛亂,並自戳法刀以救四大長老,還不忘表揚他們的功勞。
  第一次見其率性爽快。
  第二次窺其精細縝密。
  第三次瞻其仁義恢宏。

  出場一次,不夠,只是草莽英雄。再一次,還不夠,充其量也不過是群雄之首。第三度出場,夠了,是實實在在的真英雄。2
  痛快。

註:

  1. 潘師兄就是潘國森,他曾在金庸茶館主持《詩詞金庸》專欄。我這篇小文借助他論述〈蘇幕遮〉的一篇〈《天龍八部》詞之二:不是喬十回〉不少。
  2. 可嘆這位真英雄隨即遭人唾棄,因為在下一回,形勢急轉直下,人證物證逐一出現,力指喬幫主是契丹人,是大宋死敵。金庸接二連三著力鋪陳喬峰的出場,卻竟然狠心得在同一場景把天神打落地獄,撤去他丐幫幫主一職,叫他得知自己生為契丹胡虜。故事高潮迭起,莫過於此。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統覽孤懷  幾番思量,最後還是把《統覽孤懷——梁羽生詩詞、對聯選輯》買了回來。
  統覽孤懷,是甚麼意思呢?原來,語出梁公自贈的嵌名聯:「俠骨文心,雲霄一羽;孤懷統覽,滄海平生。」但我依然不懂這四字的意思。

  書中分三部份:「少年詞草」、「彈鋏歌」和「劍外集」。少年詞草收少時詩詞,彈鋏歌選武俠小說內的詩詞對聯,劍外集錄小說以外的詩詞對聯。彈鋏歌肯定是選集,因為並非包含所有回目,當中編者有所節選。1劍外集也許亦經篩選——這麼多年,似乎應該會有不少作品吧。

  心想,梁公也許愛對聯多於愛武俠小說。讀他題贈中國楹聯學會的對聯:「聯學開新,可從文史入手;騷壇奪席,堪與詩詞並肩」,就知他認為對聯可比文史,可比詩詞(見羅孚〈梁羽生的詩詞對聯〉一文)。而他在《大公報》寫的九百篇聯話,古籍出版社結集成《名聯觀止》,將之比於前人的《古文觀止》。

(二)

  說對聯,也就提一提金庸致梁公的輓聯: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
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

  對聯的確不合平仄,甚至連基本的要求也不符合:下聯末字該作平聲。初見之際我亦頗感愕然,就文字精準而言這不像出自金老手筆。金老說曾翻閱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好擬乾隆陳家洛余魚同的詩——翻翻就懂,這當然非常人能辦——回目自也下過心思。2「矯矯金蛇劍,翩翩美少年」這副對聯,一看就知是說承志獲得金蛇劍後,下山遇上美少年青青。再寫下去,金老甚至別開生面,親自為《天龍八部》填詞,並以之來做回目:讀到「塞外牛羊空許約」,也就只能為阿朱嘆句情何以堪。3
  於是,理智告訴我,金老不可能寫下這樣的一副輓聯。
  可是,這副輓聯就只有金庸能寫給梁羽生。
  再想深一層,莫非他想說自己對不上梁公?正如他以「自愧不如者」落款,或許亦是同樣道理。

(三)

  寫了兩篇小文,也該為梁公寫副對聯:

  逍遙乘一羽,萍踪遠去
  磊落快平生,俠影長留

  太大路,不特別,但實在太喜愛萍踪俠影錄了。
  請了,梁大俠。

註:

  1. 金世遺經常掛在口邊的「人間白眼曾經慣,留得餘生又若何?欲上青天摘星斗,填平東海不揚波!」似乎也沒有收錄。
  2. 見《書劍恩仇錄》後記。另可讀〈也談對聯〉一文,收於《金庸散文》。
  3. 亦舒就曾借用「且自逍遙沒誰管」為書名。另可瀏覽潘國森在金庸茶館的《詩詞金庸》專欄。

延伸閱讀:

  • 黃長怡.〈梁羽生:他把生死看成一件輕鬆的事情〉,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文化中國 2009-02-15。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2/15/content_703561.htm
  • 楊健思.〈梁羽生小說中的詩詞和回目〉,《明報月刊》二零零六年十二月號。
  • 《城市文藝》,第四卷第一期(總第三十七期)。
  • 《明報月刊》,二零零九年三月號。

後記:書裡有幾頁梁公筆跡,其中有一封寫給黃苗子的信,討論對聯作法:「麗水抱園林,墨寶中藏,好為湖山留勝迹;青山朝畫廓,文風新拓,放懷觴咏溯前賢。」但劍外集內文卻易「拓」為「招」,易「咏」為「水」。第一組看來是排版出錯,因「招」字平聲,不能對同為平聲的「藏」字。第二組倒有點費解:下聯第二字「山」重複上聯第十二字,那麼,上聯第二字「水」就該對應下聯第十二字——是「觴咏」還是「觴水」呢?只好懊惱自己國文差,解不通。只好疑惑。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牛年初一,驚聞梁公下世。
  既意外,也不意外。
  到底是八秩開外的老人家了,誰能說是意料之外呢?
  只是……嗯,意料之外就意料之外好了,又有甚麼好說呢?

  想寫點甚麼,卻又怕寫點甚麼。怕矯揉造作怕胡說八道怕空洞無物怕寫得差。
  亂寫又如何?

(二)

古龍一出,誰與爭鋒  雖然梁公亦寫聯語棋評,但我認識的一直都只是尊為新派武俠小說鼻祖的梁羽生。
  新舊之分,本來難定。最近約略讀過的《古龍一出,誰與爭鋒》一書認為古龍的武俠小說才算創新變化;金庸和梁羽生依然帶有舊小說的影子,唯有古龍擺脫了固有的框框。這當然值得探討,不過那會是一大堆的論文專著。
  於我,最近的感受是:沒有梁羽生,未必有金庸;沒有金庸,不會有古龍。

  梁羽生的讀者大都知道他因何游劍江湖:話說於一九五四年,太極派吳公儀與白鶴派陳克夫在澳門擺擂台比武,一時間成了港澳大新聞,香港新晚報的總編羅孚遂「慫恿」梁羽生,為副刊撰寫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就是《龍虎鬥京華》(我還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但聽聞小說比現實中那場擂台好看百倍)。一九五五年,因梁羽生稿約太多,羅孚又薦舉金庸,於是金庸就寫下《書劍恩仇錄》,笑傲江湖。
  所以我說,沒有梁羽生,就未必有金庸。未必,是因為寫武俠小說的大有人在,在相近的「類型」中打轉,還是有可能孕育出空前絕後的武俠小說作家的;而不到山重水複,就沒有人會思想新與變。守舊不變,又哪來古龍呢?假若梁羽生金庸代表一座山,那麼金庸無疑就是這座山的顛峰。要突破,唯有像古龍般另闢蹊徑,變化出另一套武與俠,起出另一座山。我們沒有需要比較哪一座山高,我們只要知道古龍那一座山是否已到了絕頂,下一座山會是怎樣的一座山……

  梁羽生一寫,就寫了三十年,就寫了卅五部小說。
  我還小的時候,姊姊就是武俠小說迷。她迷,卻只迷兩個,就是金庸和古龍。近朱者赤,我當然也迷上了這兩位大俠。金庸當然值得再三細讀(誰能讀通他的小說呢?),古龍更隱隱然讀之不竭(誰說得清他寫了多少部書呢?),但人總貪新,自然會問還有誰的武俠小說可讀?爸爸就搬出了梁公的大名。於是《萍踪俠影錄》、《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一部一部的讀將下來。後來陸陸續續收集了整個「天山系列」1,另加《慧劍心魔》。
  家裡這套梁羽生系列是天地八、九十年代版,金色書脊那一套,每本書的封面均是國畫,封底都印有該部小說的書名篆刻,內裡還有彩頁。現在要好好想想,要是擴展疆土(例如《狂俠.天驕.魔女》或《女帝奇英傳》?),是一心一意搜集舊版,還是弄套新版呢?(題外話:我還在找小本的《張看》和《流言》;現在坊間只有大本。)

(三)

  年廿九,幾乎買了《統覽孤懷》,梁公的詩詞對聯結集,是天地「梁羽生文叢」的第一本。只是書局沒有。
  臺灣遠流去年亦出版了《梁羽生散文》,和《金庸散文》同系列。心想:應該會有香港版本吧?等一等,等一等。

  有網友在 anobii 這樣說:「這個年頭就怕一覺醒來又有誰掛掉,因為某幾個喜歡的作者也上了年紀了……」
  我最喜愛的《萍踪俠影錄》裡頭,有著這麼一副對聯:「難忘恩怨難忘你;只為情痴只為真。」

註:

  1. 按人物時序,整個「天山系列」該是:還劍奇情錄、萍踪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白髮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曾聞《武林三絕》亦屬「天山系列」,不過從未出版,未能證實。

延伸閱讀:

  • 「梁羽生武俠小說綜合書庫」,舊雨樓,http://www.oldrain.com/wuxia/liangys/liangys.html
  • 私家偵探.《朱弦一拂餘音在》,http://blog.sina.com.cn/detective
  • 〈梁羽生〉,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432.htm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來,很多人都道我無聊。
  每當人家問道:「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我總答道:「可以。」接著說:「我吃過飯啦。」
  想來,若不知箇中因由,確實無聊。
  想來,就算知其所本,也的確很爛。

  是傻姑,金庸筆下的傻姑。

  楊過顛倒前行,到了一處樹木茂密之地,離所居茅舍已遠,翻身直立,說道:「我們來捉迷藏,好不好?不過輸了的得罰?」傻姑這些年來跟隨黃藥師,沒人陪她玩耍,聽楊過這麼說,喜出望外,連連拍手,登時將懼怕他的心思丟到了九霄雲外,說道:「好極,好極。好兄弟,你說罰甚麼?」她稱楊過之父為好兄弟,稱他也是好兄弟。
  楊過取出一塊手帕將她雙目蒙住,道:「你來捉我。倘若捉著了,你問我甚麼,我就答甚麼,不可隱瞞半句。倘若捉不著,我就問你,你也得照實回答。」傻姑連說:「好極,好極!」楊過叫道:「我在這裡,你來捉我!」傻姑張開雙手,循聲追去。楊過練的是古墓派輕功,妙絕當時,別說傻姑眼睛給蒙住了,就算目能見物,也決計追他不著,來來去去追了一陣,倒在樹幹上撞得額頭起了老大幾個腫塊,不由得連聲呼痛。
  楊過怕傻姑掃興,就此罷手不玩,故意放慢腳步,輕咳一聲。傻姑疾縱而前,抓住他背心,大叫:「捉著啦,捉著啦!」取下蒙在眼上的帕子,滿臉喜色。
  楊過道:「好,我輸啦,你問我罷。」這倒是給她出了個難題。她怔怔的望著楊過,心下茫然,不知該問甚麼才是,隔了良久,問道:「好兄弟,你吃過飯了麼?」楊過見她思索半天,卻問這麼一句不打緊的話說,險些笑了出來,當下不動聲色,一本正經的答道:「我吃過了。」傻姑點點頭,不再言語。楊過道:「你還問甚麼?」傻姑搖搖頭,說道:「不問啦,咱們再玩罷。」楊過道:「好,你快來捉我。」
  傻姑摸著額頭上的腫塊,道:「這次輪到你來捉我。」她突然不傻,倒出於楊過意料之外,卻也正合心意,於是拿起帕子蒙在眼上。
  傻姑雖然癡呆,輕功也甚了得,楊過身處暗中,那裡捉她得著?他縱躍幾次,偷偷伸手在帕子上撕裂一縫,眼見她躲在右邊大樹之後,故意向左摸索,說道:「你在那裡?你在那裡?」猛地裡一個翻身,抓住了她手腕,左手隨即拉下帕子放入懷內,防她瞧出破綻,笑道:「這次要我問你了。」
  傻姑便道:「我吃過飯啦。」楊過笑道:「我不問你這個。我問你,你識得我爹爹,是不是?」說到這裡,臉色甚是鄭重。傻姑道:「你爹爹是誰?我不識得。」楊過道:「有一個人相貌和我一模一樣,那是誰?」傻姑道:「啊,那是楊兄弟。」楊過道:「你見到那楊兄弟給人害死,是不是?」傻姑答道:「是啊,半夜裡,那個廟裡,好多好多鳥鴉大聲叫,嗚啊,嗚啊,嗚啊!」學起烏鴉的嘶叫。樹林中枝葉蔽日,本就陰沉,她這麼一叫,更是寒意森森。
  楊過不禁發抖,問道:「楊兄弟怎麼死的?」傻姑道:「姑姑要我說,楊兄弟不許我說,他就打了姑姑一掌,他就大笑起來,哈哈!呵呵!哈哈!」她竭力模仿楊康當年臨死時的笑聲,笑得自己也害怕起來,滿臉恐懼之色。楊過莫名其妙,問道:「誰是姑姑?」傻姑道:「姑姑就是姑姑。」
  楊過知道生父被害之謎轉眼便可揭破,胸口熱血上湧,正要再問,忽聽身後一人說道:「你兩個在這兒玩甚麼?」卻是黃藥師。傻姑道:「好兄弟在跟我捉迷藏呢。是他叫我玩的,不是我叫他玩的。你可別罵我。」黃藥師微微一笑,向楊過望了一眼,神色之間頗含深意,似已瞧破了他的心事。

金 庸.《神鵰俠侶.第十五回.東邪門人》(新修版)

  不過是曲傻姑一句說話,我居然反覆轉述,還樂此不疲。我不是比傻姑還要傻嗎?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有點古龍。

(一)

  乘巴士時瞥見鄰座乘客讀報。
  這是普通不過的事:有時候看看標題已可略知一二——雖然要打個折扣。
  奇怪的是他讀著的是古龍的《名劍風流》。現在還有報紙刊載古龍的小說嗎?記憶中好像大公報(或文匯報)倒有梁羽生的作品。

  過了這許多年,每日追看報上連載小說的風氣已不復見。金庸創立的兩份報紙《明報》和《明報晚報》,當年也靠著他那不凡的小說撐過了不少大風大浪。到如今,《明報》已沒有刊登小說,而《明晚》更已停刊多年。我只知道《星島日報》每日仍連載著亦舒的新著小說。
  時代不同了,報紙已沒人看。報紙賣的是新聞,但撰寫編輯校對排版印刷通通需要時間,新聞也變了舊聞,豈及互聯網的便捷?尤其在這資訊爆炸的世界,浪費一分一秒簡直是罪過。至於說互聯網雖然快但未必準,但報紙縱然慢又何來真呢?

  好在每逢商務等大書店減價時總是人頭湧湧,擠得水洩不通。人手一書,起碼証明了香港人始終會買書、讀書。
  這多好。
  雖然,不好的書本不好的文字看得多也不見得有多好。

(二)

懶猴 (劍試天下 - 岱宗如何 - 古龍與懶猴).jpg  看紀錄片《哺乳類全傳》(BBC: Life of Mammals)。
  介紹懶猴(Slow Loris)的時候,旁述說:「事實上,要把一隻抓緊樹幹的懶猴拉下來,是簡直不可能的事。」好像是因為食指退化,懶猴的手抓東西時特別能抓得緊(這我可不敢肯定)。
  之後,旁述繼續說:「能夠在一隻懶猴的手中把食物奪過來的,就是另一隻懶猴。」
  我居然想起古龍。他喜歡這樣寫:「唯一比遇著一條母老虎更糟的事,就是同時遇著了兩條母老虎。」
  呵呵。

零四年十一月四日

離開別關燈 @ BlogHK 香港站

20070610: Here comes Garfield...

THAT!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電視播完了《大唐雙龍傳》。

  沒看過黃易的小說,只知道他在武俠小說中溶入玄幻,是新一派的名家。電視也曾改編過他的《烏金血劍》和《尋秦記》,只是,大部份的改編通常都不怎麼忠於原著……

  但就改編劇來看,《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的結局卻有一點相同:總有一個小孩出場,而這個小孩將會是歷史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尋秦記》中是項少龍的兒子項寶兒;《大唐雙龍傳》中是婠婠的徒兒明空。

  項寶兒以後就是項羽,就是秦末時與劉邦爭天下的西楚霸王;明空,就是中國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曌」,就是她自造的字。
  很別出心裁的想法。

(二)

  項羽會是項羽嗎?在後記中,項少龍這樣推算:

  不過若計算時間,此事確大有可能。
  在歷史上,秦朝歷二世而覆亡。
  由嬴政登上儲君之位,三十七年後南巡病死沙丘。接著秦二世即位,三年而亡。那時自己的兒子「項羽」應是三十多歲,正值壯年。

  當想到項少龍是未來的人,但他的兒子居然是古代人物,這穿梭時空的異想實在妙極。
  當中,黃易也重新演繹了「焚書坑儒」這史實。秦始皇之所以要焚書,全因為他不要他師父項少龍的事跡留存下去。這樣,歷史裡便沒有了項少龍這個人,故此有《尋秦記》的故事。
  當時看到這一段,實在不得不讚歎黃易的心思。
  可是,在發現項少龍的兒子會是項羽的時候,總覺得有點不妥。
  問題就是,項羽不知道自己的爹是誰嗎?「焚書」只發生了那一次,何況項家亦應有族譜……歷史中不可能沒有了項少龍。
  當然作家可以有千萬個理由解決,但既然沒有寫下來,那就始終未能釋疑。(除非這個項羽不是那個項羽;終究是我一廂情願。)

(三)

  至於相信明空就是後來的武則天,原因有三:其一是「明空」二字合起來就是「曌」,其二是這小女孩說要當第一個女皇帝,其三是時間亦算吻合。這是黃易的佈局——雖然他沒有明說,但他顯然想讀者這樣推測。

  據《燦爛的中國文明.漢字的結構》說:

唐代武則天專權後,官吏們紛紛阿諛奉承。有個鳳閣侍郎宗秦客,是武后的親戚。他別無能耐可以討武則天的歡心,就抓住武則天愛造字、改字來投其所好。他絞盡腦汁,造了一些字。有一天,他獻給武則天十四個新字,請求武后採納以顯示「文治」偉績。果然,武則天大喜,並當即從中選了一個「曌」作為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她也立刻在全國頒令通行。

  原來「曌」字不是武則天原創的。

  同樣,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也有了新版本。玄武門前,雖然李世民和大哥建成四弟元吉兩黨人均有大批將士,但李建成心知大勢已去,竟然假意投降,藉機挾持李世民。僵持之際,雙龍出現,發箭把李建成射死。因此,李世民就免了「親手害兄殺弟」這大逆不道之惡行。(當然,計下來他還是脫不了關係。)

(四)

  就算歷史上真的有項少龍,秦始皇焚書坑儒永遠也是可恨的。只是,這亦不過是他諸般暴政中的一樁小事——套用《再現的文明.中華》裡的一句話:

  ……比起長平之戰大將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來,堂堂始皇帝坑殺四百六十餘人又算得了甚麼。1

朱淵清.《再現的文明.中華》第一章

  歷史上也絕不可能有寇仲和徐子陵,但我卻寧可相信李世民沒有親手殺死自己的胞兄弟——唐太宗,應該是一個毫無瑕疵的名君。
  縱然這世上並沒有聖人。

零四秋

註:

  1. 我引這一句說話多少有點斷章取義,大家應該找這本書來看看。就算我不負責任好了。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一篇文章、一部小說的題目很重要,最基本的是要有吸引力,以博取讀者一看。再高明的,就要起一個只有這部小說才配的名字。要是一個很美的書名卻是放諸四海皆通的,那也不好——人家哪會記得是甚麼的內容呢?最高的,更要能說出故事的主旨、或概括整個故事。(不過,凡事也有例外的。)

正文

《書劍恩仇錄》
  書指回族可蘭經,劍指霍青桐給陳家洛的匕首,內藏迷城地圖。恩仇該是指乾隆陳家洛兩兄弟的漢滿觀念所導致的是是非非。不過我還認為書劍在某程度上描繪回教的精神:善者動之以經典,惡者抗之以聖戰。
  但我卻較喜歡小說的另一個書名——《書劍江山》。因為兩兄弟的矛盾正正在於漢滿兩族對國家主權的爭奪。恩仇有點畫公仔畫出腸(對不起,用了廣東俗語——有沒有書面語呢?)

《碧血劍》
  在這裡有一些討論。小弟認為主要是指金蛇劍,因為劍身上有一道發出碧油油暗光的血痕。而從英文書名 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看來,更指向長平,因為她的左臂正是被崇禎用金蛇劍砍斷的。
  這柄劍竟糾纏了金蛇郎君(連溫家)、袁承志、阿九(皇宮)……所以書名雖看似普通,但可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射鵰英雄傳》
  雖然書末射鵰的是成吉思汗,但正如金庸說,要寫的不是他,而是郭靖。但為甚麼要叫射鵰呢?小弟認為金庸是想利用成吉思汗反襯郭靖: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以霸權征服統治的人(當然,成吉思汗也是很英雄的),而是俠義為先、憂國憂民的俠之大者。而金庸在神鵰把這觀念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反而另一書名《大漠英雄傳》便較為遜色:只要我寫一部小說的主角是在大漠長大的,很有機會可以叫作大漠英雄傳。英雄二字在這裡就沒有那麼重了。

《神鵰俠侶》
  寫以神鵰為伴的楊過小龍女夫婦的故事。亦肯定了楊過的大俠身份。

《雪山飛狐》
  小說最大場景是在雪山,講的是飛天狐狸後人的事。

《鴛鴦刀》
  就是那一對鴛鴦刀。

《白馬嘯西風》
  這個我忘了。 =D
  [20190223: 記起朋友說過書名的意思了:一匹白馬貫穿全書,而主角李文秀的爸爸外號白馬李三。李文秀獨個兒騎著白馬去到回疆,尋找西域高昌迷宮。]

《飛狐外傳》
  書名指出與《雪山飛狐》一書的關係,而主角是胡斐——究竟是因飛狐一詞才把主角改名叫胡斐,還是因為胡斐才有飛狐一稱呢?至於外傳嘛……不是正傳就是了。 =)

《倚天屠龍記》
  記錄(?)由倚天劍屠龍刀出引出來的江湖歷史。不過整本小說卻又不只圍繞這對神兵利器。(小弟寫過一段文字與這裡略有關連。)

《連城訣》
  價值連城的寶藏的秘密隱藏於連城劍法當中。但我不肯定這個訣字的意思:劍訣?口訣?
  舊版書名作《素心劍》,聽金庸茶館的前輩說當時不叫連城劍法,叫作素心劍法。待考。 =)

《天龍八部》
  少見金庸寫楔子。他第一句就說:天龍八部這名詞出于佛經。結尾就道出了這書名的因由:「這部小說裡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

《俠客行》
  把絕世武功寄付於李白俠客行詩之中。又,書內其中一個謎題的關鍵在俠客島(這當然是兩位島主自己改了這個島名)。

《越女劍》
  因為想把三十三劍客圖加上白話文字,所以書名照舊用了越女劍。

《笑傲江湖》
  本指曲長老和劉正風所作的笑傲江湖一曲。但看完整部小說之後,我相信各位亦會贊同這書名正要寫令狐沖的瀟洒磊落、與盈盈笑傲江湖。
  雖然這書名看來是頗平淡的(又是放諸四海皆可的),但試問有哪一部武俠小說的江湖人物會有令狐沖這笑傲天下的胸襟氣派?

《鹿鼎記》
  一來有逐鹿問鼎之意:康熙(滿人)治國、天地會反清復明、羅剎國虎視眈眈、還有沐王府、鄭家插手。二來就是韋爵爺封號鹿鼎公和龍脈、寶藏。

結語(就是拍馬屁)

  金庸真厲害!每個書名都饒有深意,又不落俗套。

南北西東
金庸茶館.飛鴻雪泥.正宗金庸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起了一闋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 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東坡為了悼念亡妻死去十年而填下這首詞。整首詞沒有刻意營造,但卻給人一種「無處話淒涼」的感覺。「十年生死兩茫茫」,作者依然肝腸寸斷,而楊過,卻足足等了十六年!

  十六年後在此重會
  夫妻情深勿失信約

  可曾想過楊過得悉一切全是虛有之時的心情?蘇東坡與妻子早已陰陽相隔十年,但楊過此刻方知自己是個呆等了十六年的傻子;蘇東坡尚可孤墳相逢,但小龍女卻是芳蹤難覓:是生耶?是死耶?楊過只落得「塵滿面,鬢如霜」。但他仍奢望小龍女守約。

  只要太陽還沒有下山,三月初八便算不得過去。於是楊過追日。十六年前,楊過便是為了十六年後的三月初八而服下斷腸草;十六年來,楊過便是為了這一個三月初八而活著;十六年後,楊過卻為了這一個三月初八而躍下斷腸崖。

  小郭襄卻不明白這個大哥哥。她只知道大哥哥不可以自尋短見,於是她萬里迢迢找楊過踐諾。但,可知道楊過這「金針一諾」可換來多少年的相思之痛?自重陽宮洞房花燭後,楊過這一生便是為了小龍女而活下去。黃蓉說她一點也猜不透楊過的心思。她倒有自知之明,但猜不透還猜不透,猜一猜也是可以的。最自然的就是楊過自盡——大家看小說看見楊過跳崖,也許驚嘆,也許惋惜;似乎是意料之外,但又似意料之內:大家深知楊過脾性,但又拒絕接受他跳崖自盡。所以黃蓉毋需擔心楊過會找她報仇,反而要預備楊過死不了。因此黃蓉擔心郭襄,不用怕楊過傷極發狂,反倒要希望小郭襄勸服不了楊過。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心驚肉跳、杞人憂天、無中生有、拖泥帶水、徘徊空谷、力不從心、行屍走肉、庸人自擾、倒行逆施、廢寢忘食、孤形隻影、飲恨吞聲、六神不定、窮途末路、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雞。

  在等小龍女的十六年中,楊過創了這套黯然銷魂掌。這套掌法威力無窮,連周伯通亦自愧不如,可是卻要有如此心情才可使如此掌法。施展這套掌法已是如此費勁,要創出來更是非「黯然銷魂」不成。相信「想入非非」會是創作中最為傷痛的一式。無疑,「行屍走肉」、「孤形隻影」、「徘徊空谷」幾已達痛極之境,但這些畢竟有形,最可怕是無形的打擊。「杞人憂天」、「庸人自擾」堪為代表,然「想入非非」卻是更為深沉:根本便不清楚自己在思想甚麼,是喜是悲、是福是禍,全不清楚。當時聽到南海神尼的故事楊過已然起疑,只是自己又確信小龍女必遵守信約……他亦明白小龍女留字離去的原因:若小龍女在旁,在兩人皆中毒之下,自己又豈肯苟存性命?這種種,於十六年間似乎傾訴出小龍女的話:「過兒,你要好好活下去。」可是在另一方面,楊過明知小龍女身上之毒無藥可解,這分明是小龍女在騙他——但他深心裡卻不願承認!於是,他寧可相信黃蓉的故事。但是,可知他的心情是多矛盾?「想入非非」,越想卻是越痛。

  莫不是為了一個情字。

  有情花,自有絕情丹,自有斷腸草。與其說情花毒,倒不如說人間有情。一個楊過,便令多位女孩子動了真情。小龍女不用多說,自幼練的十二多十二少差不多全是白費了。只為一對相像小龍女的眼,楊過便要求吻完顏萍的眼,完顏萍不多不少也會動了少女情懷。楊過為陸無雙續骨之後,她便成為傻蛋的好媳婦兒。程英是個「既見楊過,云胡不喜」的好姑娘。

  少不了綠萼姑娘,她為了楊過自刺情花,似乎她太痴情,也很可憐,其實對綠萼來說,這是結局。長於絕情谷的綠萼,父親無情,母親絕情,身邊的人亦沒有情。難得遇上楊過,奈何他已心有所屬,綠萼一縷深情只成空,心中早已中了情花之毒。為楊過而身遭情花刺傷已算不得甚麼了,能為心愛的人而傷至於死,便已心滿意足。

  諷刺的是,絕情谷居然出了一位有情多情痴情的綠萼。

  或許,楊過是一株受情花刺傷的情花。

  李莫愁唱得好: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己文之
九八年冬於劍橋
Malaysia and Singapore Association Causeway 1997/98 50th Jubilee Issue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