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清心直說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聖誕時節,讀了一篇關於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的文章,說十件大家未必知道的事。
  果不其然。
  先簡述這十件事1

  1. 詩歌在 1739 年面世時,首兩句不是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Glory to the new-born King!'",而是 "Hark how all the welkin rings 'Glory to the King of kings!'"。
  2. "Welkin",指的是淼淼穹蒼茫茫宇宙,是古英語,即使在衛斯理的時代大概也沒有多少人用了。
  3. George Whitfield 把 "welkin" 改為 "herald angels" 的同時,也更動了原來的隱喻:原來是諸天對神的回應,現在變成人對救贖的回應。
  4. 衛斯理兩兄弟不喜歡別人改動他們的詩作。
  5. 查理原本想把這首聖誕詩歌配以 "Christ The Lord Is Risen Today"(同樣出自其手筆)的 EASTER HYMN 調,藉此闡明基督降生與受死復活之間那種無法言詮的關聯。
  6. 現今配用的曲調是孟德爾遜(Felix Mendelssohn)的創作——一首原不是聖詩的創作。
  7. 孟德爾遜甚至表明他這首樂曲怎麼都配不上聖詩歌詞。
  8. 於是,這首流傳至今的聖詩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歌詞不是作者的意思,曲調也不是作曲家認為可用於聖樂的旋律。
  9. 每年平安夜,劍橋大學英皇學院的《九段聖經吟唱和聖誕頌歌》(The Festival of Nine Lessons and Carols)都會唱這首聖詩。
  10. 這首聖詩是美國電視卡通特備節目 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 的片尾曲。

(一)

  "Hark How All The Welkin Rings" 首次刊發時,配用的是 EASTER HYMN(又稱 SALISBURY)調。

  耶穌降生,耶穌復活。
  降生——復活。

  耶穌降生是福音:

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怕!留心聽!我現在傳給你們大喜的福音,這喜樂是給予萬民的: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誕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將會找到一個嬰孩,包著布,躺在牲口槽裡,那就是給你們的標記了。」(〈路加福音〉2:10-12,環球聖經譯本,下同)

  耶穌復活,也是福音:

弟兄們,我要把我從前傳給你們的福音向你們講明。這福音你們已經領受了,並且靠著它站立穩固了。你們如果持守我傳給你們的信息,就會藉著這福音得救——除非你們信是枉然的。我從前領受並且傳授給你們最重要的事,就是基督照著聖經的記載,為我們的罪死了,埋葬了;又照著聖經的記載,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1-4)

  耶穌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如果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就是徒然,你們的信也是徒然。」(〈哥林多前書〉15:14)耶穌復活,勝過死亡勝過陰間,使我們可以藉著祂得勝,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耶穌復活,是歡慶的事。

  耶穌之所以要復活,是因為祂要為世人的罪付上死亡的代價,而祂本為神,只能先成為人,才能夠以人的身分受難:「因此,既然孩子們同有血肉之體,他自己也就照樣成為血肉之體,為要藉著死來消滅那掌握死權的,就是魔鬼。」(〈希伯來書〉2:14)
  所以耶穌降生,也是歡慶的事,因為祂要成就救恩:「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書〉1:15a)

  耶穌降生,耶穌復活。
  降生——復活。
  降生——受死——復活。

  談到聖誕節,潘 Sir 說,要如何歡慶呢?這個嬰孩降生的目的,就是要為不能自救的世人捨命。
  受死是不能繞過的一步,是不能撤去的苦杯,只有經歷死亡,才能復活,才能成全。
  一個會為你喪命的孩子誕生,你可以怎樣慶祝?
  整部聖經中,最清楚知道這個新生孩子在世上的 destiny 的,似乎就只有西面(和亞拿)。

  基督降生與受死復活之間那種無法言詮的關聯,正是十字架。

(二)

  聖詩歌詞改動並不是甚麼罕見的事,文字幾經謄錄翻印,疏漏謬誤在所難免,各宗派也會按本身的神學觀點加以修正,更何況版權是後起的概念。史上第一條版權法 1710 年在英國頒佈,至今才過了三個世紀。想想版權條例至今依然錯綜複雜,那三百年前面世的法律又能有多全面?
  有見自己的詩作不時遭人改動,衛斯理昆仲如此寫道:「承蒙各方諸君重印我兩兄弟多首聖詩(儘管沒有提及我們的名字),我們深感榮幸。重印一事,只要字句悉如原文,我們十分樂意。然而,還請他們不要輕言改動——他們著實沒有本事。不論是增刪內容,還是修正字詞,他們之中無人有此能耐。因此,我得懇請他們幫個忙:不論原作好壞,一律原稿刊印;或在頁邊頁尾載錄原文。如此,他人條理不清、手筆蹩腳,也與我們無關。」2
  衛氏兄弟當然可以如此豪氣。他倆是英國聖公會按立的神職人員,後來共同創立循道宗。弟弟查理的詩作超過 6,000 首3,每句都有聖經根據,可說是無一字無來處。旁人是否讀得通、改得好呢?就算有能力改得更好,是否就要隨意動手呢?
  改動但凡未經原作者同意,就是侵權。所謂版權,法律層面大概是保障擁有人的權益:你用我的創作圖利,顯然侵犯了我的利益。然而,若不訴諸法律,守護版權其實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東西是別人的,不問自取,就是不尊重東西的主人。不喜歡歌詞,不唱就好了,自己創作就更好,何必要擅作改動呢?
  然而,到了版權意識算是頗為成熟的今天,依然有詩集編輯喜歡改動歌詞。較近期的例子是 "In Christ Alone"。

  "In Christ Alone" 是 Keith Getty 和 Stuart Townend 的創作,2001 年推出,深受信徒喜愛,到了二十年後的 2020 年,依然是英國最喜愛聖詩十大4
  2013 年,美國長老會著手編輯一本新詩集,打算收錄 "In Christ Alone"。出於神學考慮,也基於尊重版權,他們徵求作者允准以 "'Til on the cross as Jesus died / the love of God was magnified" 替換有「問題」的原文 "'Til on the cross as Jesus died / the wrath of God was satisfied"(第二節)。由於這個改動見於另一家出版社在 2010 年出版的詩集,美國長老會以為交代過後便可成事,哪料作者不同意,繼而發現當年的編輯不曾就改動知會作者。最終,美國長老會把 "In Christ Alone" 剔出了新詩集。
  結局若此5,想想也覺可惜。不過,雙方持守立場的同時,確實也體現了彼此尊重。

* * *

  詩歌能夠歷經百年,成為聖詩,其實只在於神,不在於人。
  回看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傳誦了三百年的曲詞原來都違背了原作者的意願。"In Christ Alone" 的命運現在看似仍在作者手中,但一百年後呢?到時流傳的版本還會是原貌嗎?他們今天堅持的,有必要嗎?我們今天堅持的,實在是甚麼?

後記:衛氏兄弟如此執著,是否也在意他人翻譯自己的詩作呢?再高明的譯者,恐怕也無法把一首詩完完整整譯成另一種文字。我就譯寫過查理衛斯理的 "And Can It Be",翻出來的詞簡直見不得人。也不要說意涵有否失落扭曲了,只說形式:既沒有詩意,又不按樂律,韻也僅僅押了幾個——不過是聊勝於無。

延伸閱讀:

註:

  1. "Ten things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about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The Baptist Bulletin Magazine, 2007-12-07.
  2. 再試譯:「承蒙各方諸君重印我兩兄弟聖詩多首(儘管沒有提及我們的名字),深感榮幸。重印一事,若一律按原文刊印,我們樂見之至。萬望一字不易,以免自曝其短。煉意煉字,竊以為諸君皆無此能耐。因請幫忙,二取其一:詩作是優是劣,一概原文照錄;或加旁註腳註,標示原文。如此,他人詩意乖謬、詞句拙劣,也與我們無涉。」
    "Many gentlemen have done my brother and me (though without naming us) the honour to reprint many of our Hymns. Now they are perfectly welcome so to do, provided they print them just as they are. But I desire they would not attempt to mend them; for they really are not able. None of them is able to mend either the sense or the verse. Therefore, I must beg of them one of these two favours; either to let them stand just as they are, to take them for better or worse; or to add the true reading in the margin, or 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 that we may no longer be accountable either for the nonsense or for the doggerel of other men." (John Wesley, in the preface to the 1780 Collection of Hymns for the Use of the People Called Methodists)
    又,在基道看到「新書」《我心頌讚——教會與音樂》(Te Duem: The Church and Music,Paul Westermeyer 著,謝林芳蘭中譯,天恩出版社,2022 年),翻到論述衛斯理兄弟的一節,讀到這一小段:「他提醒別人不要試圖來『修補』他的歌詞,『因為他們真的不該這麼做』;他不要『擔待』他人任意加添那些『廢話』或類似打油詩的劣質歌詞。」這看來是本好書,不過原著早在 1998 年出版,因此對近二十年的轉變未有記錄。
  3. "Charles Wesley", Hymnary.com. 又根據《大英百科全書》"Charles Wesley" 條目,查理衛斯理發表了超過 4,500 首聖詩,另有手稿 3,000 多首。
  4. "The UK's Favourite Hymn", Songs of Praise, BBC, 2020-07-12.
  5. C. Michael Hawn, "History Of Hymns: 'In Christ Alone My Hope Is Found'", Discipleship Ministries, 2019-10-23.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一場崇拜錄播。敬拜讚美選了〈這是天父世界〉。
  聽著,唱著,感觸著。

* * *

  早前也曾領過這首聖詩,用的不是詩集歌詞,而是網友海牛的粵譯〈全地皆屬父神〉。

全地皆屬父神 讓我側耳傾聽
天際萬象輕聲哼唱 寰宇眾生響應
我心沉靜細想 天地皆屬父神
山翠樹綠天空海闊 奇奧自祂手創

全地皆屬父神 晨鳥高唱歡欣
天光拂曉花開嬌俏 齊讚匠功大能
主光照遍四方 天地皆屬父神
風吹草低身週一切 聞似主聲安慰

全地皆屬父神 讓我謹記一生
雖見罪禍囂張凶惡 唯我主祂是王
我心何用嘆息 天地皆屬父神
普天共賀宣主執政 全地萬邦歡慶

〈全地皆屬父神〉("This Is My Father's World")
Franklin L Sheppard 編曲.海 牛詞

* * *

  網上資料說,"This Is My Father's World" 原題作 "My Father's World",是一首十六節、每節四行的英詩,出版之時並無音樂。現在中外詩集所收錄的〈這是天父世界〉一般為三節,首兩節分別摘自原詩第二、三節和第四、五節,第三節則是原詩第十四節併上第十五或第十六節。

This is my Father's world.
O let me ne'er forget
That tho' the wrong seems oft so strong,
God is the ruler yet.

This is my Father's world.
The battle is not done.
Jesus who died shall be satisfied,
And earth and Heaven be one.

This is my Father's world.
Should my heart be ever sad?
The Lord is King—let the Heavens ring
God reigns—let earth be glad.

"My Father's World" (verses 14 to 16) by Maltbie D. Babcock

* * *

  大概是道聽塗說,一直以為〈這是天父世界〉是首兒歌。天空海闊、鳥語花香,無一不是天父創造。創世自是小孩子最熟悉的故事,萬象最易引人讚歎造物奇功。
  但原來,Babcock 牧師沒有停在一切都是美麗光明物的層次。他進而寫道,就算沙漠寂寂、險峰處處,也是天父世界;即使流落異鄉、午夜夢迴,全地仍屬父神。他還說,天父的獨生子走進人寰,傾出不死大愛,我們藉此與祂復和——全都在天父的世界中成就。

  如果追尋原詩的起承轉合,那高潮無疑就在第十四、十五節,也就是詩歌版的第三節。詩人說:奸邪看似當道,爭戰猶未止息,但這世界依然是天父的世界,因此堅信一切仍由父神掌管。說實在的,這些說話孩子哪裡會懂?(還是我們想他們懂?)大人又是否真的明白?看看陳韋安眼中的「天父世界」:

保羅[在歌羅西書 1:15-20]要說的是:無論這個世界怎樣,好的,壞的,天上的,地下的,正義的,邪惡的,從來都是屬於同一個 reality。不是兩個 reality,而是一個 reality。

……

今日許多華人教會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把兩個 reality 分割得一乾二淨……星期日,回到教會崇拜,用屬靈的道理、屬靈的詞彙,用天上的 reality,取代地上的 reality……他們以為:單單仰望天上的 reality,可以完全無視地上的 reality。他們以為:基督徒只追求「永恆」的事情,以為世上的事情與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

……

兩個仿似沒有相關的 reality,卻連於一個十字架上面,在耶穌基督裡面,成為一個真實!一個 reality!……這正是天父世界,一個黑暗、卻有十字架的天父世界。傳統的十架只是個人得救的工具,但是,聖經卻告訴我們,十架是宇宙萬物、世上所有事情復和的標記。

  楊醫沒有提及天父世界,但卻把話說得更直接:

因為我們這個肉身和整個物質世界,都是神所創造和有祂的心意,所以不要只掛念日光之上的事,而必須歸回到神那裡;我們不需要知道天堂或永恆是怎樣的,反而要好好活在日光之下的今生,這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在今生這個物質世界裡,把自己的信仰演繹出來,這信仰才是真的。神沒有要求我們怎樣預備上天堂,只要我們與神復和便是。

* * *

  聽說有基督教學校舉辦歌唱比賽,要求選唱〈銀河修理員〉的同學更改歌詞,把「對抗」改成「拼搏」,「亂世、亂流」改成「疫症、疫情」。
  歌唱比賽改動歌詞或許平常,但到底不是尊重原作之舉。再說,把原作「形勢壞透只好對抗」、「狂雨暴雪一起對抗」和「修修補補亂世中/一起蒼老」、「祝你在亂流下平安」、「這亂世未必可修理好」等這樣一改,作品大概就跟改寫後的歌名〈疫情加油〉一樣,一樣不通。

  不認不認還須認,世界越來越黑暗、越來越敗壞、越來越荒謬——我們大概不再需要爭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了吧。如今已是亂世。基督信仰也許不講亂世,但我們說末世。亂世無非是末世。

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地來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馬太福音〉24:3-14

* * *

  難得編輯把 "My Father's World" 編成三節詩歌的時候,保留了原詩第十四至第十六節。他們似要提醒我們:如今世道彎曲悖謬,信徒務要謹慎警醒,站立得穩,因為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原曉得,祂仍坐著為王。

我心何用嘆息 天地皆屬父神
普天共賀宣主執政 全地萬邦歡慶

參考資料:

  • Chris Fenner, "This Is My Father's World", Hymnology Archive, 2019-06-18, 2020-11-05 (rev.)
    https://www.hymnologyarchive.com/this-is-my-fathers-world
  • 陳韋安.〈這真是天父的世界嗎?〉,《那動人的時光》,亮光文化,2020 年。
  • 楊錫鏘.〈創造神學與救贖神學〉,《楊醫職場靈思:從創造到召命的信仰對話》,印象文字,2021 年。
  • 蕭壽華.〈主再來的預兆〉,《愛慕主基督再來》,第 91 屆港九培靈研經大會講道會,2019 年。
    https://www.hkbibleconference.org/all-sermons/91st/1041-2019-91st-2/4153-主再來的預兆.html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引一首詩歌。

求主祝福我手所獻、我所計劃一切事工。
惟靠信心、志向、意念,其餘一切在主手中。

〈求主祝福我手所獻〉
Twila Paris 曲.黃永熙譯

  這是教會選用的奉獻詩,已唱了多年。原詩如下:

O bless the gifts our hands have brought;
And bless the work our hearts have planned.
Ours is the faith, the will, the thought;
The rest, O God, is in Your hand.

"O Bless The Gifts"
Music by Twila Paris and words by Samuel Longfellow

  某天,驚覺歌詞中譯有問題。
  問題出在「祝福」一詞。
  那是讀過陳耀南教授〈上帝永不祝福〉一文後的醒悟。文章原載《明報月刊》二零一一年五月號,明月網站現存一句摘錄:「唯一的神——上帝——只能『賜福』,不會——永不會——『祝福』……」
  不錯,問題在於中文既有「祝福」,也有「賜福」。

  不翻字典,我們也知道從神而來的是「賜」。那「祝」呢?稍稍一想,當我們祝你這祝你那的時候,不就表明了「我們其實是無能為力的,只能祈盼你得到不知從哪裡來的神助」嗎?
  因此,把「願神賜福」誤說成「願神祝福」,大抵是因為「祝福」實在太順口了。然而,久而久之,恐怕非但我們的中文能力會下降,到時連神也會被降格成只能求他神賜福的神——「祝福」本就指求神賜福。
  說得太嚴重了嗎?
  也許吧,但這本來就是中文,本來就是聖經。

  有人查考,證明和合本把「祝福」和「賜福」分得清清楚楚。試看〈創世記〉和〈民數記〉(相關字詞以粗體字標記):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1-3,和合本)

Now the Lord said to Abram,
"Go out from your country, your relatives, and your father's household
to the land that I will show you.
Then I will make you into a great nation, and I will bless you,
and I will make your name great,
so that you will exemplify divine blessing.
I will bless those who bless you,
but the one who treats you lightly I must curse,
so that all the families of the earth may receive blessing through you." (Genesis 12:1-3, NET)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告訴亞倫和他兒子說:你們要這樣為以色列人祝福,說:『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他們要如此奉我的名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賜福給他們。」(〈民數記〉6:22-27,和合本)

The Lord spoke to Moses: "Tell Aaron and his sons, 'This is the way you are to bless the Israelites. Say to them:
"'"The Lord bless you and protect you;
The Lord make his face to shine upon you,
and be gracious to you;
The Lord lift up his countenance upon you
and give you peace."'"
"So they will put my name on the Israelites, and I will bless them." (Numbers 6:22-27, NET)

  神賜福,人祝福。

  上面說因為「祝福」實在太順口了,所以大家都把「願神賜福」說成「願神祝福」。
  當然還有別的原因,例如填詞的限制。
  「祝」「賜」聲調不同,填「祝」的地方大多不能填「賜」,這在粵語詩歌尤其明顯,就像 ACM 經典詩歌〈主賜福你〉,既有第一節的「求主恩賜福你」,也有第二節的「求主祝福你」。讚美之泉有〈耶和華祝福滿滿〉(台語詩歌)。順帶說說,讚美之泉的〈這一生最美的祝福〉倒未必是「祝福、賜福」的問題,但我以為應該是「這一生最美的福氣」才對。

  牧者傳道在講壇上「求神祝福」,我們勉強還可以說他們一時失言,但如果詩歌歌詞出現「求主祝福」,後果則無疑誤人子弟。我承認過往也曾錯填「祝福」,後來全都改了過來——算是毀滅了罪證吧。
  我想,詩歌作者有多一點語文根底、多一點神學根底,還是好的。
  我們要謹記:文法錯誤,也會引致神學錯誤。

後記(這個後記比正文還要長!):

  日前讀到詞壇前輩一段文字,當中前段剛好談到「祝福」「賜福」的分別,後段則提及「仰臉」一詞。文中認為〈民數記〉6:26 所說的「願耶和華向你仰臉」可能會惹人誤會「耶和華要仰望人」,並引用新譯本的譯文「願耶和華敞臉垂顧你」作為參照。
  然而,敞臉又是甚麼意思呢?《漢語大詞典》說是「方言。沒有遮攔。」經文明顯不是用這個釋義。
  敞,原意是張開、打開,和合本用過 21 次,大都是指著門窗等,唯一一次指著「臉」是在〈哥林多後書〉3:18: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和合本)
But we all, with open face beholding as in a glass the glory of the Lord, are changed into the same image from glory to glory, even as by the Spirit of the Lord. (KJV)

  這裡的「敞著臉」,正好與 KJV 的 "with open face" 對應。
  後來和合本修訂版改譯了這節經文(下面另引數個譯本以資比對):

既然我們眾人以揭去面紗的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了與主有同樣的形像,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和合本修訂版)
我們眾人、臉上既是揭去了帕子,就如同鏡子返照主的榮光,都變了形質,成為同一的像,榮上加榮,正是從主、就是靈、變化成的。(呂振中譯本)
我們眾人臉上的帕子既然已經揭開,反映主的榮光,就變成主那樣的形象,大有榮光。這是主所作成的,他就是那靈。(新譯本)
至於我們大家,臉上的帕子既然已經揭開,像對著鏡子看見主的榮光,就變成與主一樣的形像,榮上加榮,如同從主而來的,主就是那靈。(新漢語譯本)
And we all, who with unveiled faces contemplate the Lord's glory,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his image with ever-increasing glory, which comes from the Lord, who is the Spirit. (NIV)
And we all, with unveiled faces reflecting the glory of the Lord,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the same image from one degree of glory to another, which is from the Lord, who is the Spirit. (NET)

  引這許多譯本,無非想說明「敞」一直只有打開的意思。新譯本的「願耶和華敞臉垂顧你」雖加上「垂顧」補充意思,仍然不比「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較易令讀者明白。新譯本在翻譯〈詩篇〉4:6 時也不再用「敞」而用「仰」:「耶和華啊!求你仰起你的臉,光照我們。」

  那麼,究竟〈民數記〉6:26 的「仰臉」是甚麼意思呢?我們試比對幾個譯本:

願永恆主以喜悅的臉看你,將平安興隆安排給你。(呂振中譯本)
The Lord lift up his countenance upon you63 and give you peace. (NET)
The Lord lift up his countenance upon thee, and give thee peace. (KJV)
the Lord turn his face toward you and give you peace. (NIV)
the Lord look kindly on you and give you peace. (NEB)
May the Lord look on you with favor and give you peace. (GNT)

  原來「仰臉」就是 "lift up his countenance",是望、施恩的意思。不過,NET 有段譯注值得參考一下:

63tn The last line of the blessing also has first the image and then the parallel interpretation—for God to lift up his face is for God to give peace. The idea of the fallen face is one of anger (see Gen 4:6, 7); and the idea of the hidden face is that of withholding support, favor, or peace (see Deut 31:18; Pss 30:7; 44:24). If God lifts his face toward his people, it means he has given them peace—peace, prosperity, completeness, health, safety, general well-being, and the like.

  譯注提出與臉的形象相關的三組短語:

  • lift up his face——仰臉
  • fallen face——變了臉色(和合本、呂振中譯本)/垂頭喪氣(新譯本)(〈創世記〉4:6, 7)
  • hidden face——掩面(〈申命記〉31:18)

  這三組短語實在不好翻譯。
  「仰臉」,無疑難解。「變了臉色」的確較「垂頭喪氣」符合該隱的人物性格,但「拉長著臉」或許更生動。至於「掩面」,中文本義是「遮住面孔、羞慚貌」,常用配搭詞組是「掩面大哭」、「掩面失色」。
  如果我們賦與「掩面」有「不顧、無視」的意思,那麼以字面對應 lift up 的「仰臉」來表達「眷顧」的意思也算順理成章。若再探究下去,怕又是直譯跟意譯之爭了。

引用的英文譯本:

  • NET: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 KJV: King James Version
  • NIV: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 NEB: New English Bible
  • GNT: Good News Translation

延伸閱讀: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0 Sun 2014 22:20
  • 有幸

  也許,今天該記它一記。
  也許。

  今天是歡送施牧師和施師母的日子。
  自從施牧師離任的消息公佈之後,這一天終於到了。

  早上,牧師和師母應邀與米迦勒詩班一同獻唱。
  下午,歡送會。
  晚上,歡送晚宴。
  現在,筵席應該已曲終人散了。

  有幸,身為米迦勒詩班一員。
  有幸,擔任歡送會的司儀。
  即使沒有出席晚宴。

  更有幸的,是早前牧師和師母同樣應邀到加百列詩班獻唱,我因為曾在加百列詩班事奉,所以同樣有份和他倆同台獻唱。
  還不得不提牧師和我曾經兩度同台合作,他證道,我忝任傳譯。
  當然更不得不提曾經和牧師越洋合作,為教會周年紀念主題曲填詞。

  現在回首,似近還遠。
  都是當年的事了。

  今天歡送會司儀有幸先分享對牧師最深刻的印象。
  我覆述了一個牧師某堂講道的某個比喻。付上的比喻。
  一份早餐,煙肉拼煎蛋。
  我們究竟要像雞一樣,把生下來的雞蛋付上,還是像豬一樣,全然付上呢?
  是的,這算不得是對牧師的直接印象,可是這比喻卻一直存留於心。
  究竟,我為神所付上的,是蛋,還是煙肉?

  自問不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卻忽然想道謝。
  謝謝 May 姊妹,告訴我銅鑼灣有這個教會。
  謝謝朱弟兄,當年把我邀入米迦勒詩班。
  謝謝米迦勒詩班眾弟兄姊妹,一路以來包容我。
  謝謝 640 姊妹,一次又一次鼓勵我參與加百列詩班的事奉。
  謝謝司琴姊妹,找我和她拍檔做歡送會的司儀。
  謝謝一直為我禱告的。

  謝謝施牧師。當年合作填詞後,我這樣寫:「但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對我的信任,容我決斷。謝謝。」
  到了今天,我依然要謝謝牧師。我憑甚麼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為教會的詩歌填詞呢?

  我不知道往後還有這些機會沒有。畢竟,一生中能夠趕上一個群體的五十周年、趕上「一代牧師」的牧養,本來就已是難得的機會。
  「主耶和華啊!我是誰?……你竟帶領我到這地步?」

補記:翌日收到每天只睡一小時的弟兄傳來訊息說,享受完一天有若在天堂跟弟兄姊妹相交生活,今天一早又回到煩囂生活繼續作戰。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零一二、一三年,在想與不想之間,在寫與不寫之間。

(一)

  雖然都是語言,但恐怕沒有多少人認為 programming languages 也是人類語言之一。

  API/II 這個 Repeat..until 已 run 了好些年,究竟是有 bug,還是定下來的 conditions 永遠成立不了呢?看似是個 infinite loop。
  於是,由於不能堂堂正正離開,唯有耍耍手段,break 出來。
  不按理出牌是要付代價的。這個 break 就 break 了一年半。
  直至一二年復活節。

  一二年復活節前,只因為招聘廣告印上了 (Ref: Translator),想也沒多想便電郵履歷表申請。
  筆試、面試後當晚,人事部著我和 Miss Tutu 通電話。Miss Tutu 要我趁假期好好想想,是否真的會願意接受工作。
  停一停,想一想。

  假期後,與 Miss Tutu 和 AC 見面,她們依然要我好好想想。翻譯的工作也許不足三分之一啊。
  停一停,想一想。
  那一刻我真心說了一句「我想我會在這裡至少五年」——雖然大家不一定相信,將來的事更不在任何人掌握之內。
  我大概是賭了一把吧。也許,她們同樣賭了一把。

  停下了一年半,重新出發。
  勞動節後一天,上班。

(二)

  〈傳承〉寫了七十日。
  那七十日,工作忽然很忙。媽媽忽然跌倒入院。教會生活忽然大受衝擊。
  當時是怎樣走過來的,都忘了。

  〈傳承〉是從何而來的呢?先是 Ricky 的曲,後是教會的年度主題「薪傳基業.銅慶金禧」。
  工作忙,在所難免,但同事同心同德。感謝神。
  媽媽入院,還幸沒大礙,只是稍有擦損,要縫針。感謝神。
  教會……衝擊?倒叫我有點遲疑。還要同慶金禧?

  走過五十年的是銅浸,可歷經半世紀的似乎沒有多少人,我自己就不過來了十三年多。不曾去過東方臺,不曾見過福音書室,凱旋大廈也只走過一兩趟。總算趕上了水星中心和8號仔。
  在銅浸的日子有長有短。要怎樣的歌詞,才能令你你我我都有感受呢?

  兩節副歌,寫了四件我以為應該傳承的事:感謝神恩。追求成聖。廣傳福音。彼此相愛。
  但還沒有直接觸及肢體互勵互勉。
  最後才寫正歌。數一數,有六個同:同浸同信同在、同進同退同步。大概已包括所有人了吧?
  可是,衝擊依然衝擊著我。我真的在寫我心情嗎?

  忽然覺得,輾轉下神給我機會為金禧填詞,更要我填詞的時候有這些境遇,正是要我思想神家裡的事。這一切實在超出我所能想像、所能承受的。然而,「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下一步怎麼走,下一個五十年怎麼走,我或許都不知道,但神知道。

  工作忙完又忙。媽媽早已回復如勤勞小蜜蜂般嗡嗡嗡。金禧過後,教會生活依舊。

(三.一)

  工作有變。
  一三年復活節前,OLD 來電,說部門有空缺,問我是否願意補上。
  那一刻,嘴上雖未答允,心裡卻已不捨。

  這是一年前面試時的,約定。AC 和 Miss Tutu 知道,我一直在等這份工作。心照,所以沒有挽留。
  是有心還是無意,在生日當天離開。

  在這裡,我上了十三個月的班。
  這十三個月的工作,相信會是一生中最奇妙的。
  甚至到了現在,依然覺得恍如一夢。
  謝謝你們,特別是妳們。

  希望,我們賭的這一把,是雙贏。

(三.二)

  教會生活依舊。

  某天崇拜家事分享時,鄧姑娘問:「大家有留意到近來崇拜人數下降嗎?」
  當然有。
  只是,他們想的都和我一樣嗎?

  近一年,弟兄姊妹忽然又舊事重提,問我甚麼時候才願意轉會籍。
  讚美會那夜,每天只睡一小時的弟兄跟我說:你甚至也為教會填了〈傳承〉,為甚麼還不轉會呢?
  弟兄的說話令我感動至今。
  但轉會一事,我卻竟然越來越躊躇。

  衝擊令我不再一樣。
  我的教會生活不再一樣。

(四)

  這篇雜記叫〈傳承前後〉。
  一二年復活節至今,共十八個月,創作〈傳承〉的那七十日是十二月和一月,剛好在中間。

  二零一二、一三年,在想與不想之間,在捨與不捨之間。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我眾虔誠聚集,求主厚賜恩福,主施管教使人明白祂旨意,
惡人所加苦害,現今已告終止,讚美救主聖名,因祂關懷備至。

上主在旁護領,天天與我同在,建立基督國度,萬世永長存,
從戰爭開始時,我們已得勝利,主站在我一方,願榮耀都歸神。

我眾同心讚揚祂勝利的統帥,懇求永作我們拯救與保護;
使信徒蒙恩典,脫離患難、災禍,主名永受讚揚,使我自由、釋放!

〈虔誠聚集〉("We Gather Together")
Traditional Netherlands Melody.紀哲生譯

  早前一個星期天,崇拜唱到這首詩歌第二節最後一句,忽然很激動。
  說是激動,純粹因為比感動來得激。不過不是真的那麼激動喇。

  第二節最後一句:「主站在我一方,願榮耀都歸神。」
  激動,因為「發現」主居然應許會站在我這一方。整句歌詞給我的感覺是,因為神是全能的,祂既與我同一陣線,我們自然百戰百勝。
  也許我太幼稚,不夠警醒,一向疏忽戰爭。「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不就是指撒但的攻擊嗎?我反而因這六個字而聯想到,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的神何等尊貴何等榮耀,但祂居然願意站在我這一方:紆尊降貴根本就表達不了萬分之一。我們在歷史劇看到,朝野臣民「見到」天子尚且卑躬屈膝,我們對著獨一的真神會否太大意、太輕忽了呢?
  一念至此,我怎能不將榮耀都歸於祂呢?

  轉念又想,為甚麼神要站在我這方呢?神站在我們一方,該是有條件的吧。
  是的,我以為,應該是有的。

  神愛我們當然是無條件的。「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神的愛、神的恩典就如春雨一般降下,既給義人,也給歹人。可是站在同一方卻是另一回事。
  神是公義的。耶和華我們的神是忌邪的神。祂不會無條件、不分皂白的便站在我們一方。彼得只是體貼了人的意思,希望主耶穌不要上耶路撒冷受難,耶穌就教訓他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若我們不行公義,不好憐憫,不存謙卑的心,神又豈會願意與我們同行呢?

(二)

  一天,非兒姑娘著我讀一篇講章摘要。今年二月,香港浸信會聯會與浸信會神學院合辦培靈研經大會,主題是《浸信教會日新又新更新——來讀約書亞記》。非兒姑娘分享的是第一晚鄧紹光博士的信息。雖然已是摘要,我還是再節錄一下。

  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約書亞記〉5:13-15)

  第五章的結尾同樣提醒我們:耶和華是主,祂不屬於以色列人或敵方。約書亞的問題明顯問錯了,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斬釘截鐵地糾正他:「不!」他不屬於任何一方,卻屬於耶和華的軍隊,是主宰全地歷史的勢力。在所有爭戰之中,不是神成就我們預先設定的理想,參與我們的爭戰,而是我們參與神的爭戰,實現祂的理想。因此,我們首先要問:全地之主、歷史之主的心意是甚麼?神要浸信會群體怎樣活出基督徒群體應有的生命?

鄧紹光.〈聖約更新〉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院訊》2011 年 4 月號

  噢,約書亞問錯問題了。「耶和華是主,祂不屬於以色列人或敵方。」

(三)

  最近又參加了一個講座,主題是《從智慧文學透析平常與無常》。我聽的是第一講,分題是〈合神心意的智慧——從箴言透析平常人生〉。

  一直以來,都覺得〈箴言〉像《論語》或其他語錄一樣,裡面都是些睿智雋語,很難讀。聽過講者張祥志先生講解,就清楚多了。全書可從第十章前後分成兩部份:首九章是一位父親對在成長路上的兒子之教導,打後的就是生活智慧。

  〈箴言〉的鑰節幾乎是一對對偶句(新譯本):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但愚妄人藐視智慧和教訓。(1:7)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聰明。(9:10)一切箴言中的知識都是以敬畏耶和華為大前提,實踐箴言中的教訓就是敬畏耶和華。

  講座中用的例子全部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這和講者想說的重點一致:我們不該只在教會裡敬畏耶和華,我們根本就要在生活上、在人際上敬畏耶和華。而〈箴言〉裡的智慧,是給我們生活用的。屬靈,在各層面上,在日常生活中。

(四)

  與其琢磨神是否站在自己一方,我想,倒不如自己靠貼主的一方實在一點,也實際一點。
  似乎有點「埋堆、泊碼頭」的意味吧?只是,要是我相信,神是天地的主,祂掌管萬有,我不埋祂的堆,我還可以倚靠誰呢?祂流乾了自己的寶血,為的就是要我們得著白白的恩典。再者,誰會說在父母蔭下的兒女泊碼頭呢?

  以弗所書第一章說:「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

  翻開詩集,偶爾看見〈誰願在主一方〉,剛好可以為文章作結。

誰在耶穌一方?誰尊祂為王?誰願為祂奔波,領人出死亡?
誰願拋棄世俗,堅立在主方?敵來誰願抵擋,奉主命前往?
我應救主呼召,主恩為憑仗:主啊,我今屬你,堅立在你方!

雖然戰爭慘烈,仇敵極猖狂,但是基督精兵,誰更能抵擋!
今聚救主旗下,不日慶凱旋;主道真理不變,勝利定不遠;
歡喜奮勇投効,主恩為憑仗:主啊,我今屬你,堅立在你方!

既蒙耶穌徵召,前往遙遠地,忠心堅定不移,永屬主陣營;
努力勤作主工,要恆切熱誠,果敢、磊落、光明、堅定効忠誠!
求主安穩保守,主恩為憑仗:主啊,我今屬你,堅立在你方!

〈誰願在主一方〉("Who Is On The Lord's Side?")
C. Luise Reichardt 曲.歌詞引自《世紀頌讚》

註:

  • 〈虔誠聚集〉原是為了慶祝荷蘭人一場勝仗而寫成的。詩人也許認為他們得勝是因為神與軍隊同在。見 Wikipedia: "We Gather Together"。

《銅聲同氣》2012 年 1 月刊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詩班員謂寫分享文章,「千頭萬緒,欲說無從」。
  我呢?反而沒甚麼頭緒,所以同樣「欲說無從」,寫不出甚麼感性的分享。

  我只想感謝神。
  對於一個不懂樂器,不懂看譜1,甚至連拍子也會打錯的人來說2,能在聖樂事工上有份,豈能不稱頌神,感謝祂的恩典呢?

(二)

義人哪,你們應當靠耶和華歡樂;正直人的讚美是合宜的。
你們應當彈琴稱謝耶和華,用十弦瑟歌頌他。
應當向他唱新歌,彈得巧妙,聲音洪亮。

〈詩篇〉33:1-3(和合本)

Sing joyfully to the LORD, you righteous;
  it is fitting for the upright to praise him.
Praise the LORD with the harp;
  make music to him on the ten-stringed lyre.
Sing to him a new song;
  play skilfully, and shout for joy.

Psalm 33:1-3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每次談起聖樂,都會想起這幾節經文。
  但我懷疑詩班的指揮很怕這第三節。要是每次練詩都像唱新歌似的,把上星期學過的忘個乾淨,他們不吐血才怪。

  從釋經的角度看,「新歌」指的是對神施拯救的禮讚。然而,單看字面,「新歌」的直接解釋是新的歌。可是,怎可能每次都唱新歌呢?於是,我們說,新,並非新穎的新,而是新鮮的新。正如日復日年復年,日光之下無新事,可每個早晨都是新的。所以,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如何。我有時說「唱一首新的舊歌」,那不是說笑,帶著清新的心情唱詩,人也會專注些,新感受舊感情就都融在一起了。「真正的讚美,要懷著無比喜樂,要具備非凡樂藝,同樣也要用清新的心去感受神。」3

(三)

  只是,一味新也是不行的。像我,好歹也領過詩獻過唱,可是「熟能生巧」這句老話就是與我無緣,每次上台都膽戰心驚,彷彿總是頭一遭。獻詩還好,到底有前輩可以依傍。
  我知道,我是把自己看得太大了。我怕走音,怕領得不順暢,更怕令大家失卻了崇拜的心。Do my best and let God take care of the rest. 只要合適,神自然會用作器皿。難道我一出錯就會打亂神的程序嗎?
  適度戰兢,事奉也許就不敢輕忽;過度戰兢,事奉恐怕會變成包袱。這,我還是要不斷學習。

  當然還要不斷學習歌藝。要唱得聲音洪亮嘛。
  這是聖經說的。

(四)

  加一段蛇足。
  題目用上了成語「白首如新」,明顯想曲解。
  成語本指朋友相交雖久,連頭髮都花白了,但交情仍像新相識似的。
  但我想說的是,無論我們認識神多久,我們都應該像初識之時一般心存火熱,一心想認識祂更多。

註:

  1. 申報:中一至中三學過牧童笛,某年暑假學過二胡,後來又學過幾近一年的結他。除了中小學的音樂科,又曾上過一個樂理課程。
  2. 比不上歐陽克我是知道的,但連郭靖都不如嘛……

    〔黃藥師〕向歐陽克和郭靖道:「兩位賢姪各折一根竹枝,敲擊我簫聲的節拍,瞧誰打得好,誰就勝這第二場。」……歐陽克辨音審律,按宮引商,一拍一擊,打得絲毫無誤。……郭靖竹枝連打,記記都打在節拍前後,時而快,時而慢,或搶先,或墮後,簫聲數次幾乎都給他打得荒腔亂板。

    金庸.《射鵰英雄傳.第十八回.三道試題》

  3. New Bible Commentary: 21st Century Edition. Inter-Varsity Press. 1994. 中文版為《證主 21 世紀聖經新釋》,福音證主協會,1999。原文:"True praise requires this fresh sense of God as much as it needs the fervour of joy and the skill of good musicianship."

《銅聲同氣》2009 年 9 月刊
《浸情》第 37 期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晚平安夜,近年來第一次沒有隨教會報佳音。現在翻箱倒籠,把去年聖誕晚會詩歌環節的稿子拿出來,也來報佳音一番。


  大家聖誕快樂!睇番呢個月嘅程序表先至發現,原來除咗尋日浸禮崇拜一次過唱咗幾首之外,今年都冇乜唱過聖誕歌,幾乎一個禮拜至得一首。所以呢,今晚,我唔理嘞,要唱七首聖誕歌。希望大家都唱得高興,帶住份喜樂嘅心情慶祝聖誕。

  大家知唔知耶穌出世嗰年嘅二月有咩事發生咗呢?係嘞,就係馬利亞有咗BB。個情景大概係點呢?

天使加百列入咗馬利亞間屋,就對佢講:「蒙大恩嘅女子,你好嘛,主與你同在呀!你已經喺神面前蒙恩,你要懷胎生BB,可以幫佢起名叫耶穌。佢要為大,佢要稱為至高者嘅兒子,主神要將佢祖先大衛嘅位交畀佢;佢要做雅各家嘅王,直到永遠,佢嘅國度無窮無盡。聖靈要臨到你嘅身上,至高者嘅能力要蔭庇你,所以,呢位將要出世嘅,必定稱為聖,稱為神嘅兒子。」馬利亞點答呢?雖然佢唔明白,但係佢話:「我係主嘅使女,願意照你嘅話成就。」

我心尊主為大

我心尊主為大 我心尊主為大
我靈以我神以我的主為樂
我心尊主為大 我心尊敬你

  咁由馬利亞有咗BB,到懷胎十月——我假設咗耶穌唔係七星仔——又有咩事發生呢?聖經冇講,但係我估馬利亞同約瑟多少都會擔心,會不斷咁求問神,究竟嚟緊會發生咩事。但係我哋梗係知道啦,因為聖經預言咗畀我哋聽。

西面為佢哋祝福,又對耶穌嘅媽媽馬利亞講:「呢個小朋友被立,係要叫以色列裡面好多人跌倒,好多人興起;又要成為人哋毀謗嘅話柄,叫好多人心裏嘅意念顯露出嚟。就算係你自己嘅心,都要俾刀刺透。」

以馬內利

上帝施恩預言救贖罪人 應許賜下救主降~凡塵
千秋歷代列國~~萬民 渴想一天得脫開~苦困
普天蒼生 被囚禁於黑暗 引頸渴望救主快~來臨

慈愛之主請快施恩拯救 眾生盼待了多少~時候
空虛靈魂沒有~~自由 沒法解開罪和死的詛咒
高天之主 願垂聽~祈求 永生盼望快將~~成就
歡欣 歡欣 萬民必得拯救 永生盼望快將~~成就

  好快就到咗十二月,耶穌要出世喇!但係喺呢個時候,

約瑟要去猶太,要到大衛之城伯利恆,同馬利亞一齊報名上冊。呢個時候,馬利亞要臨盆喇,產期到喇;咁就生咗頭一胎,係仔嚟嘅。佢哋用布包住BB,放喺馬槽度,因為客店冇地方畀佢哋住。

平安夜

平安夜 聖善夜 萬暗中 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 靜享天賜安眠

眾生盼望 救主靠近 將希望賜眾人
造物的主宰已經降臨 用自己雙手抱擁世人
基督於今夜誕生 安躺在小伯利恆

  我諗,雖然聖經冇講,但係馬利亞生耶穌嗰陣,應該係幾「哩 hea」嘅。既然客店冇房,要住馬槽,咁一定唔會有 room service 啦。而耶穌又係第一胎,約瑟都未必幫得上手。但係,我哋要先將鏡頭 pan 過去另一邊,就係伯利恆嘅野地,因為喺個度,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一位天使響度讚美神,話:「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夜半歌聲

緬想當年時方夜半 忽來榮耀歌聲
天使屈身俯向塵寰 歡然手撥金琴
地上平安 人增友誼 天賜~特殊~奇恩
當晚世界沉寂之中 靜聽天使歌聲

平安屬於世上凡~人 榮耀屬那至高之君
琴音伴歌韻異常動人 旋律自遠~而近
天軍隨旋~律臨~近 歡欣慶賀著這時辰
平安夜天使~來凡塵 傳頌上帝~憐憫

呢班喺伯利恆野地嘅牧羊人,正係喺度輪緊夜更,睇住D羊。聽到天使咁講,佢地就話:「我們去伯利恆咯,睇下主指示我哋嘅事會點樣成就。」佢哋趕到去,就搵到馬利亞同約瑟,而個BB就瞓響馬槽度。佢哋一睇到,就即刻將天使講嘅嘢傳開嘞。嗰D聽到牧羊人講嘅呢件事都好詫異。牧羊人因為佢哋聽到同見到嘅嘢,都同天使向佢哋講嘅一模一樣,就歸榮耀畀神,讚美神。

天使初報聖誕佳音

天使初報聖誕佳音 先向田間貧苦牧人
牧人正當看守羊群 嚴冬方冷 長夜已深
讚揚 頌恩 歡欣 歌唱 基督今已降生世上

牧人同往伯利恆城 見馬槽內躺臥聖嬰
既見一切如主指示 便獻感謝 讚美主名
讚揚 頌恩 歡欣 歌唱 基督今已降生世上

牧人望天 但見蒼天星宿 尤是一~顆景星 夜空中照耀
帶來亮光 賢士得知方向 尋覓新~生國君 欲衷心拜伏
讚揚 頌恩 歡欣 歌唱 基督今已降生世上

  咁究竟天使同牧羊人講咗D咩呢?

天使話:「我而家要傳報畀你哋呢個大喜嘅信息,係關乎萬民嘅,因為喺今日,喺大衛之城度,為你哋生咗救主,就係主基督!你哋要見到一個BB,包住布,瞓響馬槽度,呢個就係記號嘞。」

  就正如以賽亞話:

有一個嬰孩為我哋而生,佢要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佢必定喺大衛嘅寶座上治理佢嘅國,以公平公義令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嘅熱心必定成就呢件事。

在大衛城裡

昔在大衛王之城裡 有一卑陋小馬棚
內有母親生一兒子 將其纏裹放槽中
馬利亞乃慈母名 主耶穌是她所生

奇哉神子全能恩主 竟然離天降下方
只有草棚遮蔽風霜 只有馬槽當臥床
榮耀主降居世上 甘作卑微將苦嚐

昔是孩童溫柔仁厚 今在天上為我王
到了末日靠祂援救 可得親見其榮光
祂引導群孩前往 得到達華美天堂

  耶穌出世嘅事跡就去到呢度,但係事情仲未完結,因為我哋仲有一首歌要唱:〈普世歡騰〉,我哋要將耶穌為我哋降生呢件事傳開去!你預備好未?

普世歡騰

普世歡騰 救主已降 全地接祂為王
萬心為主預備地方
宇宙萬物頌揚 宇宙萬物頌揚
宇宙 宇宙萬物頌揚

樂哉大地 救主統領 世人都當歌頌
田野、江河、平原、山嶺
喜音繚繞不停 喜音繚繞不停
喜音 喜音繚繞不停

罪孽憂愁全當止息 無地再長荊棘
我主來臨 使福充溢
主恩深厚無比 主恩深厚無比
主恩 主恩深厚無比

註:歌詞選編自《祢是王》、《美樂頌》、《團契遊樂園》、《頌主新歌》、《頌主聖詩》。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rever we will praise the Lord
  for His everyday grace and endless mercies.
Touching my heart are the vivid flashbacks
  and overflowing my cup His countless blessings.

The ups and downs in life,
  with brothers and sisters we've gone thru'.
We fear not the storms nor the wheel of time,
  for in God's love we move forward hand in hand.

God has crowned each of our forty-five years
  with His goodness and richness.
His guidance is too wise to fathom,
  His faithfulness too great to sing of.

No room to receive, nor place to hide from
  His so tender abundance and greatness.
Blessed are we to offer Him all our lives,
  blessing shall we be to all the earth.

Following our forerunners we will enrich our story with God,
  before whose throne we will serve with perseverance.
Our love in God shall be like a cloud surrounding,
  witnessing unison and fellowship.

May the Light of the world shine upon us,
  freeing our hearts from darkness and coldness.
Let us be a lamp stand, fuelled by His love,
  to spread the Good News for the Kingdom of God!

"Love @ Blessed CBBC"
A translation of the theme song written for 45th Anniversary of CBBC

Well, i should have prepared it long before i was asked to. But i had totally forgotten about it until YM and Miss Sheep reminded me.

But i couldn't do any better 'coz i hadn't written any poems in English before, let alone song lyrics. Therefore, if i were given a chance to say sth about this English version, i'd say "Sorry to those who don't speak Chinese, the English version is merely a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lyrics and not for singing purpose."

Though i tried to make it look like a poem, it's nevertheless not a poem.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年又十年,似乎——只是似乎——有二十年了。

  第一次。
  中學時候,應該是音樂課,Mr Lau 教了我們一首詩歌。旋律和歌詞都很簡單,只得三句。

Bless the Lord, my soul,
And bless God's holy name.
Bless the Lord, my soul,
Who leads me into life.

"Bless The Lord"
(C) Ateliers Et Presses De Taise
71250 Taize Communaute, France

  第二次。
  大學時候,在春收營(Spring Harvest)買了片CD。意外地,第一首歌居然就是 "Bless The Lord"。

Bless the LORD, O my soul: and all that is within me, bless his holy name.

Psalm 103:1 (King James Version)

  當時問安長老:依我們的理解,bless 解祝福,但我的靈祝福神是何道理呢?
  我們的結論是:那麼,bless 就該有榮耀、讚美的意思。
  同一節經文,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的譯文是 "Praise the LORD, O my soul; all my inmost being, praise his holy name."。和合本譯作「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裏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
  字典說:bless (formal) to call God holy; to praise God.

  第三次。
  今夜,與小雁初次會面,在永光堂的培靈祈禱會。
  音樂一樣,歌詞由讚美轉成禱告。

主 我心祈求 讓這禱告成就
「將我心滌淨 願聖潔又虔誠」
主 我心祈求 讓這禱告成就
「加我生命力 面對世俗橫逆」

〈所求所想〉
(詞人不詳)

  每十年聽一次,下一個十年——面前會是怎樣的一個十年呢?
  目光放近一些:十天後,我還記得今夜的默想嗎?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 為何還等待 趁大家也在
時間在流動 橫過目前 往下秒開
就趁這分鐘 來一個合照
捱完還識怎麼笑 辛苦極 過活還是精彩

沒有小悲哀 想不起 到底多被愛
共你縱是塵埃 渡紅海 再行下去大概

還有恩典開遍面前 寒季終必回暖
前面會有甚麼樂園 靠人沿途發現
只需要相信它不遠

別怨這一生 如此過下去
明晨仍可於這裡 這小事 有人全力爭取

學會小小的都感激 亦算得樂趣
願以後盛和衰 亦容許 我陪著你面對

難道看別人先看見 風光我們已獨佔
如我們還怨 明日好運會轉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前面會有甚麼樂園 靠人沿途發現
只需要相信它不遠

幸福並不很遠 你還在我身邊
心足了 一切都不欠

容祖兒.〈明日恩典〉
舒 文曲.黃偉文詞
(英文歌詞引自英文聖詩 "Amazing Grace",John Newton 作詞,副歌旋律為 New Britain 調。)

(一)

  也許因為我對流行曲太沒有偏見,所以我要為容祖兒的〈明日恩典〉說好話。

  記得這首歌派台時,見過有弟兄搖頭皺眉。我不曾做過訪問,收集人數比率或箇中原因,我只會躲在房子裡想:這實在是出於宗教的感情吧,優美屬靈的聖詩居然變成不莊不重的流行曲,難免惹來反感。
  忘了是投票還是統計,說 "Amazing Grace" 是古今最受鍾愛的聖詩。Cyber Hymnal 這樣寫:"[Amazing Grace]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hym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 a television documentary was even made about it." 最近就有電影取名 Amazing Grace (《奇異恩典》),講述與詞人相關的故事——這齣電影在香港當然不會賣座。

(二)

  有一次跟綿羊老師提起〈明日恩典〉,她說了些甚麼呢?忘了,大概是不喜歡吧。我沒有再問原因——現在想來,理應要問,不為別的也要為這篇稿子。

  又有一次和綿羊老師互通電郵,我說:我不大能接受把流行曲變成聖詩。她說:音樂畢竟是中性的,只要流行曲令你感到「神聖」,把它變成聖詩並不為過。要知道,在馬丁路德的時代,很多聖詩正是當時的流行曲。
  我一貫的想法是:寫聖詩,一開始就是為神而寫,動機(又或者「目的」)純潔;而寫流行曲,大多是為了要流行,對象是人,是消費者,為的是要大行其道,要唱到街知巷聞。兩者相當不一樣。基於這一點,我不很接受把流行曲變成聖詩。

  凡事總有例外,我就很喜歡 "I Cannot Tell",一首源自愛爾蘭民歌 "O Danny Boy" 的聖詩。
  我沒有再想下去,理清自己對流行曲變成聖詩的看法。

  然而,對於把聖詩變成流行曲,我卻沒有這些顧慮。流行曲變成聖詩,我當時在電郵裡下的結論是:神可以把詛咒變成祝福。現在,聖詩變成流行曲,結論理當是:把祝福送給更多人。
  這結論要用得合宜。變成流行曲不等於可以變得隨便。一首感動得令人掉淚的聖詩實在沒有必要變成叫人傷心欲絕的失戀歌——我們有太多這樣的流行歌了。這個例子其實有點杞人憂天,沒有多少流行曲創作人會改編聖詩。
  所以〈明日恩典〉是例外。它成了例外,也許因為它太流行,流行到連未信主的人都知道,都會哼。

(三)

  〈明日恩典〉裡頭,神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你」。信神變成信人,也就是信自己;「被尋回」的人開始「靠自己」尋找樂園。這當然有違聖經,這我不否認。但我要借用綿羊老師那一句「音樂是中性的」,只要用得合宜,流行曲依然可以令人感到「神聖」。而且歌詞並沒有過了火位,算是勵志的一類。
  但我想說,我們該慶幸,也該感恩。因為〈明日恩典〉的訊息仍然正面,黃偉文甚至沒有扯上愛情。編曲雖然不再像聖詩,但也帶有朝氣,予人活潑的感覺。更難得的是保留了聖詩兩句歌詞:"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Wretch,解作不幸而可憐的人,又或者卑鄙的人。兩個解釋都通:恩典何等甘甜,拯救我這樣可憐的人;恩典何等奇異,拯救我這個卑鄙的人。我一不知道為甚麼黃偉文會留下這句歌詞,二不知道容祖兒唱的時候會想些甚麼,三不知道歌迷唱卡拉OK時會否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我只相信,神看顧世人,也許把〈奇異恩典〉流行化(甚至商品化)來得太間接,但我相信,香港人能夠聽到這類歌,依然是有福的。

(四)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I have already come;
'Tis grace hath brought me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me home.

The Lord has promised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dures.

Yes, when this flesh and heart shall fail,
And mortal life shall cease,
I shall possess, within the veil,
A life of joy and peace.

The earth shall soon dissolve like snow,
The sun forbear to shine;
But God, who called me here below,
Will be for ever mine.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d first begun.

"Amazing Grace", first published in Olney Hymns
Words: John Newton (last verse, not found in Olney Hymns, is believed to be taken, by Edwin Excell, from the hymn "Jerusalem, My Happy Home")
Tune: New Britain; some attribute to James P. Carrell and David S. Clayton

  手頭上有四組〈奇異恩典〉的中文歌詞。先是在教會詩集《頌主新歌》的版本,之後有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ACM)《祢是王》敬拜讚美專輯的版本,再來有歌唱家陳供生的版本,最後就是為電影《奇異恩典》重新編曲譜詞的版本。

奇異恩典 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 今被尋回
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 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 即蒙恩惠
真是何等寶貴

許多危險 試煉 網羅
我已安然經過
靠主恩典 安全不怕
更引導我歸家

將來禧年 聖徒歡聚
恩光愛誼千年
喜樂頌讚 在父座前
深望那日快現

〈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佚 名譯

  英文原作有七節,四個中文版本中節數最多的是第一個,有四節。這該是唱得最多的版本,因為大部份詩集都會選錄。別的詩集用辭或有出入,但和這個版本一樣,中文歌詞是最忠於原文的,我們很容易看出它對應著英文版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七節。譯得忠實當然和它沒有和廣東話「掛鈎」有關。正因為沒有粵語九聲的纏累,意思相對準確。只是查過幾本詩集,都沒有註明翻譯的詞人。

奇異恩典 甘美難言
除我一身罪愆
令我不再淪落黑暗
重見真光指引

榮美恩典 將我撫慰
晴雨甘苦何畏
屬天的愛 無限恩惠
隨我一生一世

〈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唐桂成譯

  第二個版本是我最喜歡的版本。它最短,不只因為只有兩節,而字數也是最少的。第一節明顯對應原詩的第一節,而第二節可說是其餘各節的撮要,但說是唐桂明重新填上也無不可。
  喜歡這個版本,除了因為它是廣東話之外,還因著第二節的歌詞。第二節歌詞看似太概括太膚淺,不及原詩細緻,我反倒覺得它直接地講出了恩典給我的安慰。

奇美的救恩 聲似蜜甜
來救失喪的罪魁
是祂願親自來 尋覓把我召回
盲去的眼睛開見

來到天家 歌唱未停
崇讚尊貴的羊羔
日光月光不再 年日也無盡頭
唯有不歇的歌唱

〈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陳供生譯

  這個版本和上一個一樣,只有兩節。第一節貼近原文,第二節看來是建基於原詩最後一節的。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神賜恩典無邊
昨天活於黑暗 蒙著的一雙眼
神教我一切都可見

纏我枷鎖 主已摔破
雲裡可找到陽光
昨天失喪 神是我這生的寄望
扶我風雨中走過

慈愛的一對手 給我自由
如我的知己良友
十架熱血盡流 神是愛源頭
唯有祢犧牲拯救

無數險阻 風雨滂沱
無畏堅決向前往
亮光為我導航 懷著你賜給的盼望
陪我飛奔天國

王菀之.〈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蔡志浩詞
電影《奇異恩典》主題曲

  最後一個是電影主題曲的版本。雖然歌詞有四節,但基本上沒有一節和原詩對應;第一節已算是最貼近原詩的了。聽著王菀之的歌聲,楊鎮邦的編曲,那介乎詩歌和流行曲之間的,有點不慣,有點尷尬。
  不過,到網站搜查一下,發現第二節可能是翻譯自為電影而附加的歌詞的:

My chains are gone, I've been set free
My God, my Savior has ransomed me
And like a flood His mercy reigns
Unending love, amazing grace

(By Chris Tomlin)

(五)

  四個中文版本,只有第四個沒有談及罪,這會和它是電影主題曲有關嗎?明擺著是基督教電影,歌詞也有宗教詞彙:神、主、十架、天國。但為甚麼不談罪呢?我們若不是罪人,耶穌又何須犠牲?沒有罪,「十架熱血盡流 神是愛源頭/唯有祢犧牲拯救」似乎就沒有著落了。
  有趣的是,原詩也沒有罪這個字。

  原詩作者是英國的牧師約翰牛頓。他小時候雖曾聽過母親的教導而認識神,可是,到他七歲時,母親離世。之後,他開始過放任的生活。十一歲便跟父親出海;父親希望他能子承父業,在船運工作。後來,也許是他太頑劣,也許是神要磨練他,輾轉之下約翰居然成了奴隸的僕人,還要是黑奴的僕人。要知道,當時本來是白人的天下,約翰本身也是在販賣黑奴的船上工作。這段日子不長也不短:不短,因為到底是在受苦;不長,因為他並沒有因此覺醒。
  但神並沒有丟棄他。終於,在一次航程中,約翰經歷了約拿般的遭遇:風暴、巨浪。自此,他認真地探索信仰,向神回轉。接著又學習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卅九歲當了牧師。〈奇異恩典〉一詩就是預備講道時寫成的。這篇講道 "Faith's Review And Expectation",經文是〈歷代志上〉17:16-17:「於是大衛王進去,坐在耶和華面前,說:『耶和華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甚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神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神啊,你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
  這就是〈奇異恩典〉。

  罪呢?第一節的一句:"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於我,並不只「我罪已得赦免」,也不僅「除我一身罪愆」,卻正如第三個版本裡說的「來救失喪的罪魁」。的確,唱著這一節,會想起保羅說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這一點,《中信傳書》零四年十月號也曾談及。)
  今年是英國廢除黑奴買賣二百週年紀念。約翰牛頓,一個曾在販賣黑奴上有份,又曾身受為奴之苦的人,用自身經歷寫出了聖詩〈奇異恩典〉,於是也就有了電影《奇異恩典》。

參考:

  1. 銘心.〈訪《奇異恩典》詩歌作者——約翰牛頓: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中信傳書》二零零四年十月號。http://www.ccmhk.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2845&Pid=16&Version=71&Cid=37&Charset=big5_hkscs#.UsWNo17xvDc
  2. "Amazing Grace",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azing_grace
  3. "John Newton",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Newton
  4. Amazing Grace official UK web site. http://www.amazinggracethemovie.co.uk/
  5. The Cowper and Newton Museum web site. http://www.mkheritage.co.uk/cnm/index.html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康橋裡的一舊雲
幸而不曾投落在劍河的波心

  離開劍橋,晃眼已有八年。只曾捎過片言隻字,想大家都忘了。
  我也忘了很多,很多。

  這兩年,讀翻譯。其中一科中譯英的課,要自選一篇中文文章來翻譯,我最後選了一篇講徐志摩的,吳魯芹的〈翡冷翠夜夢徐志摩〉。
  翡冷翠我沒去過,徐志摩倒讀過一些。
  翻譯的時候,第一個問題就是:徐志摩英文名是甚麼?一定有,他留過學,總得有個英文名。到哪裡找呢?網海書海,撈針甚難,還是音譯算了。
  一天,忽然在書局看到一本關於徐志摩的書,裡面居然有他的英文書信,裡面居然有他的英文名!踏破鐵鞋無覓處啊!
  徐志摩落款用的英文名有兩個:Tsemon Hsu 和 C. H. Hsu。嗯,Tsemon 似乎就是志摩的音譯,那 C. H. 呢?猜不著,但有根據就好辦,再找互聯網。終於在 Janus 網站找著:"Tsemon Hsu matriculated at King's College as Changhsu Hamilton Hsu." 徐志摩原名章垿,Changhsu 該是章垿的音譯,Hamilton 看來是他的 middle name。
  對,徐志摩來過劍橋,也別過劍橋。

  來劍橋以前,當然讀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只是,讀的時候,從沒想過自己真的會踏足劍橋。而到了劍橋,雖也曾吟過〈再別康橋〉,但卻沒有任何尋找徐志摩足跡的打算。
  傳說,徐志摩為了追隨羅素,放棄正在美國修讀的博士學位,而專誠跑來劍橋。當中或許另有因由,但無論如何,他總算來過劍橋,他後來也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1
  雖說徐志摩到過劍橋三次,但加起來恐怕沒有兩年,只是他相當喜歡劍橋。除了〈再別康橋〉,他還有好幾篇作品抒發對劍橋的情懷。聽說徐志摩在劍橋的身分是 King's College 的 research student,沒有修讀甚麼特定的學科。不過,他的興趣明顯由經濟、政治轉到文學去,尤其是英國文學。
  但劍橋於我呢?我沒有踏單車,沒有愛上撐竹篙,更沒有迷上三環洞的橋。我只問過,劍橋的劍是劍河,那麼劍橋的橋又是哪一道?原來,劍河還有個拜倫潭——噢,誰是拜倫?
  再寫下去,會發覺不只忘了很多,很多,還會發覺不知道的也太多,太多。

  實在,我並不懂得珍惜。負笈劍橋,是多少人的夢想?但我卻任它輕輕溜走。三年的時光,剎那便過,莫說我不配在劍橋留下任何痕跡,就算在我的記憶裡又能夠留下多少印記呢?想來就有些後悔。不過,會珍惜是否就不會後悔?不,任你多懂得珍惜,到最後還是會後悔珍惜得不夠。始終是不知足的人。

  我不想也不願更不敢說,劍橋只給了我一樣東西,但我還是要說:Among all things Cambridge gave me, knowing Jesus outweighs everything else.
  到底,我不過是偶爾路過康橋的一舊雲。

二零零七年.於香港
又,就在八年前的今天,我離開劍橋。

  1. 見徐志摩.〈吸煙與文化〉。

20111213: 這篇〈一舊雲〉,就像這篇文章一樣,「忽然」出現。
完全忘了寫過這東西——讀了三五次仍然沒有印象。不過無疑是我寫的:內容、行文分明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手筆。
再把印象拼湊,依稀記得:劍橋華人基督教會學生團契的編輯離任前,為最後一期通訊邀稿,我自然「義不容辭」投了稿。究竟最後一期出版了沒有,卻印象全無。
聯絡了當時的編輯一問,她說,當然有出版喇。
那我可以放上網誌,填補一小段空白了。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今年受難節,才驚覺星期五不那麼好。
  日曆說,耶穌在星期五為我們捨生,所以英文稱那天做 Good Friday,「好星期五」。
  但其實不那麼好。

(二)

  受難節當晚,黃鐘牧師就由受難節說起。
  原來,耶穌並非死於星期五。
  這不好理解,從西方到東方,不論是信徒,還是未信的人,都知道星期五是受難節。聖經也明明說,耶穌死後一日是安息日,所以要急急取下屍首來。既然安息日是星期六,耶穌沒理由不是在星期五釘死。
  可是黃牧師是這樣說的呀。
  本來很應該請黃牧師再解釋一下,只是過後就忘了。
  直到上個月。

(三)

  以往也曾數數指頭,研究一下究竟耶穌由死到復活那三天是怎樣算出來的。
  星期五到星期日,頭尾不就剛好三天嗎?
  又想,猶太人計算新的一天,是由每天日落起計。要是耶穌在星期五日落前死,到日落就算是死了一天,然後是星期六一天,那麼到了星期日當然就有三天了。
  大家都這樣說,實在錯不了。
  直到上個月閒逛書局,居然看到了一本小書,叫《幾個關於日子的問題》,裡面正好有一章專論〈耶穌在墳墓裡究竟多少時間呢?〉
  看過以後,原來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節經文:

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馬太福音)12:38-40)

  耶穌親自說,祂會在地裡頭足三日三夜。也就是說,耶穌不可能在星期五受難。

(四)

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馬可福音〉16:1)

她們就回去,預備了香料香膏。她們在安息日,便遵著誡命安息了。(〈路加福音〉23:56)

  究竟,婦女是安息日前買香料香膏,還是安息日後呢?是兩卷福音互相矛盾嗎?
  原來,那一個星期共有兩個安息日:無酵節和平常的安息日。無酵節定於每年正月十五,「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前一天正月十四就是逾越節(見〈利未記〉第二十三章,特別是二至八節),耶穌就在這一晚同門徒吃逾越節的筵席。
  於是我們可以理出頭緒來:耶穌正月十四日完結前斷了氣,瞬即被埋進墳墓裡。日落後就是正月十五,是耶穌待在墳墓裡的第一天,又因為正值無酵節安息日,馬利亞她們只能安息。要到了次日正月十六,她們才能買香料香膏,而耶穌待在地裡已是第二天了。買過了香料,她們卻又碰上了第七日的安息日(正月十七),這也是耶穌在地裡的第三天。
  既然正月十七是七日的第七日,那麼,正月十四就是第四日、現在的星期二日落後到星期三日落前了。

(五)

  至於耶穌是在正月十七甚麼時候復活呢?我們讀一讀聖經:

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馬太福音)28:1)

  「安息日將盡」,當然就是日落前,也就是說,正月十七將盡、星期六日落前。耶穌說的三日三夜真的剛剛好,不多,也不少。
  這裡只有一個問題,日落又怎能隨即天亮呢?馬太會這樣寫嗎?這本書給的解釋是:譯文弄錯了,「快亮了」的希臘原文 epiphosko 也可以譯做「快到了」(見〈路加福音)23:54)。只是我不懂原文,也沒有認真查考(這本書的作者提供了 Dr. Robert Young's Concordance 做參考),未能確定。

(六)

幾個關於日子的問題  總算寫完了。
  左思右想,最後都是寫了這篇文章。
  左思:其實是否只有我一直相信日曆所說的呢?不過既然黃牧師也曾特意講論一番,我再談一次又何妨呢?
  右想:我沒有時間參考多幾本書,只靠王明道這本《幾個關於日子的問題》(靈石出版社,2007),從中抄來一些分析。其實原文清楚詳細,找來讀肯定更好;後面附上的就是書裡的列表。這本書裡頭還談及〈為甚麼神不使我們知道耶穌降生的日子?〉和安息日,很值得一讀。

  還有別的左思右想:我們常說,信耶穌不可單靠頭腦上的認知,而要用心靈去感受、容聖靈感動我們認識神。可是,我卻是連約拿的神蹟都不曉得……

《銅聲同氣》2007 年 9 月刊
本來想把主編的編按也抄過來,但編按比我的原文還要長,只得作罷

耶穌在墳墓裡究竟多少時間呢? (以馬內利 - 清心直說 - Is Friday Really Good).gif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期《銅聲同氣》潘執事寫了一篇〈改良現代聖詩〉,讀過後覺得意猶未盡,也想班門弄斧一下。

  很贊同文中說的,現代中文詩歌的歌詞質素實有待改善。不過,我對歌詞的標準比潘執事的或會更嚴。他的標準有三,一是神學思想正確,二是中文能力相當,三是內容思路清楚。

  內容思路、中文能力這兩項,不只填詞,基本上是寫中文必不可少的條件。神學思想,比之當然更形重要,所以我們在《世紀頌讚》歌集裡找到唐佑之博士擔任神學教義編審。

  但在這三個標準中,我還要加上一點,就是歌詞一定要配合曲調。這一點是針對廣東話創作的,因為只有廣東話需要倚聲填詞。相信大家在唱傳統聖詩的時候,不免會覺得怪怪的吧,每個字唱出來都好像變了另一個字似的,這主要由於粵語有九聲,聲調有所偏差就會變成另一個字、另一個意思。

  填詞其實是一門學問,有點脫胎自我國的詩詞歌賦。不過每種文體都有它最璀璨的時代,漢賦唐詩宋詩元曲,但這些畢竟都過去了,也如潘執事說的:「可惜現代人是太忙了,哪有心情寫詩?」不過,現在的歌詞,多少和詩詞曲有些關係,所以,倚聲填詞就像填詞牌曲牌一樣,而不合律就是不依平仄一樣,(手緊一點的連不押韻也算犯錯)算不得是詞。當然,把關的一定是內容思路清晰和正確的神學思想,絕不能因音害義。

  潘執事用了幾句歌詞做例子,較多的是引自〈請差遣我〉。這裡就容我也當一下評論員,批評一番。但請留意,我下面的提議不一定好,大家也不一定都同意。現在先看看歌詞:

感慨!造物與尊貴,褪色、墮落、變更;
百載磨練、律法指引,未夠銳變這罪民;
主卻降世,掛十架成贖祭,已粉碎罪權勢;
頃刻間會驟見天國來臨,誰可替我預告?

驚歎!叛罪與歪理,已消耗盡眾生;
痛心世間尚有萬民,十架大愛總未聞;
天國已近,世代快成絕韻,要甦醒真愛心,
天天的努力去搶救靈魂,誰可替我做到?

請差遣我,替你宣告,你是神!
誰亦需要,悔改歸向,神治國度,請差遣我。
請差遣我,替你宣告,全地每一顆心都願歸你,
成為活祭,見證真理,請差遣我。

請差遣我
吳秉堅曲.梁沃厚詞

  我猜想「造物與尊貴」是類近潘執事筆下的第二個意思:詞人感慨人類在一眾受造物中雖然甚為尊貴,但是依然頑梗悖逆。我想,這一句可改作「被造(受造)縱尊貴,褪色、墮落、變質」:雖然「質」字不押韻,但可以補「變更」一詞沒有貶義的欠缺。「未夠銳變這罪民」一句,我不能肯定詞人指的會否是一眾神的子民。依潘執事的斟酌,或可易為「但卻未灌醒罪人」、「但卻未變改罪人」、「未變是眾多罪人」。我也不能肯定有沒有「銳變」這一個動詞,「蛻變」倒是有的,不過多部詞典都說帶有貶義。

  第二段頭兩字「驚歎」的用法可能也有問題,因為「驚歎」是褒義詞,是「驚訝地讚歎」的意思,難道詞人真的「驚歎」壞種子在人心萌芽生長?只好改以「悲嘆」。「叛罪」一詞又是否成立呢?叛逆罪嗎?是否可以用「罪行」代替呢?也許直接用「叛逆」還更清楚。中段的「絕韻」,也是褒義詞,要改。這個要改甚麼呢?我還沒有靈感,大家不妨細想一下。

  主歌的最後一句無可奈何要加標點,因為說話的人改變了,說「誰可替我預告、做到」的很明顯是神(見〈以賽亞書〉六章八節)。這個轉折,要嘛改我做你,保持信徒是唯一說話的人;要嘛加上引號——當然,這只是文字上的執著,唱歌的時候分不清楚。

  副歌有沒有問題呢?當然就是潘執事點出的「神治國度」。但我卻想從另一方面看。跟據旋律,要宣告的不只是「你是神」,而是整句「你是神,誰亦需要悔改歸向,神治國度」,那麼,悔改歸向的對象就該只有一個,那就是神。整句歌詞應該是說:誰亦需要悔改歸向你——神。後面神治國度變得多了出來。我建議的會是將之改為「回復潔淨」。

  舉這許多「缺點」不是吹毛求疵,更不是要扮專業,只是基督教既有音樂的宗教這稱許,而我們的確有很多美麗的詩歌,我們更該保全(或存?)神賜給我們音樂的恩賜,絕不可失禮了神。要是歌詞沒有質素,我倒寧可繼續唱《頌主新歌》裡的舊歌——只要用心用靈去唱,舊歌仍然是新歌。

  我想潘執事寫〈改良現代聖詩〉時會有拋磚引玉的期望,可惜,現在變成了拋玉引磚。恕罪恕罪。

《銅聲同氣》2005 年 12 月刊

Dreambook
立 (Friday, January 13th 2006 - 11:28:43 AM) 留言說:
剛讀過你的《粵語歌詞小析——讀〈改良現代聖詩〉》,很有同感。我也經常暗自批評一些聖詩和流行曲的歌詞。記得以前在成報(沒記錯的話)有一個專欄,作者叫周慕瑜,寫的都是對歌詞的嚴謹評論。現在這個專欄好像已不存在了。

我想你比我有資格批評,因為你除了評論,也創作。而我,則只有批評,差不多沒有建設。

記得我在港大當助教時,曾被一個學生評為最殘忍的助教,因為我批改功課十分嚴苛。後來我從學生的角度想,我那時也實在太苛刻。現在再有機會當助教,會嘗試多為學生們設想。嚴謹但不苛刻,是一個挑戰。

Dreambook
澤 (Wednesday, January 18th 2006 - 09:21:39 AM) 留言說:
我不過寫了十首八首,不見得比你有資格(差不多沒有=有!).有一點肯定不及你:邏輯分析,因為我對前文後理不甚敏感,很多時候前後有矛盾的地方我也看不出來.這是我的盲點;也許情感大於理智吧.=P

沒試過真正批改功課,不明白嚴謹和苛刻有甚麼相類..=P 苛刻是極端嚴謹嗎?

上網找周慕瑜,發現(你沒有記錯)他就是出了幾本講填詞的書的作者黃志華(他還有好幾個筆名)..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往日一樣,張三這天又帶著他的馬和驢到市集去買東西。
  但跟往日不同,市集今天舉行一年一度的清貨日,很多東西都十分便宜。於是張三便買呀買,買呀買的。看著一件件的戰利品都往馬和驢的背上放,張三高興得很:「平日起碼要再花上兩倍的錢,才買到這許多呢!」

  花錢的時間總過得特別快,尤其是在撿便宜貨。雖然還有點意猶未盡,但攤檔已收拾得七七八八,張三也只好起程回家。
  「回家的路程可遠呢!幸虧有這兩匹馬,否則這許多東西真的不知怎樣搬回家!」張三時而喃喃自語,時而哼著歌……

  後頭的馬斜視了身旁的驢,哼了一聲,心想:「你倒分清楚些,我是馬,他是驢!」再看那匹驢子,又想:「天啊,怎麼這匹驢子如此不濟?區區幾件東西便揹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原來驢子的鼻子不停地噴著氣,嘴巴不停地吸著氣……只聽他有氣沒力的說:「馬大哥,我很辛苦呢……今天精神不好……你可以幫我馱一些嗎?」馬兒心下嘀咕:「我可沒那麼笨,自找麻煩!」當即假裝聽不到驢子說話……

  再過一陣,路越來越難走,不要說害病的驢子走得辛苦,連矯捷的馬兒也有點寸步難行。馬兒正自全神貫注,驢子忽地又叫了起來:「馬……馬大哥,你行行好,幫幫我吧……只要捱得過去,我便為你做牛做馬也成!」馬兒一邊說:「哼,想做馬?你想得真美!」一邊想:「這山路難行得很,要再馱你那些……傻瓜才會!真討厭。」便長嘶一聲,向前奔開幾步,走到張三前面,懶理驢子的苦苦哀求。

  又走了一陣,後面忽然傳來「砰」的一聲。張三回頭一望,叫道:「哎唷!」馬兒也停了下來,慢慢踱到驢子的身邊。只見驢子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張三說:「剛才還活生生的,這樣……就死了……」側頭想了一想,拍手道:「對,就這樣。這就不會浪費了!」自懷中取出利刀,慢慢的把驢子的皮割了下來。接著,把驢皮和驢子原來馱負的東西一併放上馬兒背上……
  馬兒欲哭無淚:「早知如此,我剛才就該幫幫他。現在真的自討苦吃了。」

  教訓一:不要自私。
  教訓二:有遠見,才是真智慧。

  先旨聲明,這寓言不是我原創的,是星期天崇拜講道裡頭的小例子。我也不知道這又是否是傳道的原創,抑或是抄回來套用的。不過,傳道沒我嘴多,上面九成的東西是我作的。原本只是人帶著馬和驢去買東西,回程驢不勝負擔,兩度求馬相助,但馬不理。最後驢子力竭而亡,主人便把貨物和驢皮放到馬背上去。

  故事本來沒有問題:自私的人自然會自食其果。
  但轉念一想:這個結論很危險。「有遠見,才是真智慧」就是說:馬兒應該知道驢子死後,自己會不好過,所以他不應自私。這裡隱含的意思便是:「為了我自己,我不能自私。」不是很荒謬嗎?再推論下去,要是馬兒的主人換了另一個人,而馬兒極有遠見,深知這主人不會把驢皮和東西搬到自己身上,那便可以不幫助驢子、任他死活,繼續自私下去?

  之後整堂道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那篇講道究竟想說甚麼我也不甚記得了(是〈雅各書〉3:13-18)。
  現在把這個寓言寫下來,忽發現:兒童故事也是這樣教孩子的嗎?

  我們為甚麼不可自私呢?
  遠見又是甚麼呢?
  我們信神又是否因為我們看見永死的可怕呢?

零四年十一月廿三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上主日學「創世記」時,提到神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導師說了這麼一句:「耶穌最似神。」
  聽著不很舒服,便問:「『耶穌最似神?』這句 statement 正確嗎?耶穌不就是神嗎?」導師引了〈歌羅西書〉2:6「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何況神是三位一體,耶穌不是父神。
  這次主日學採雙導師制,另一位導師那天也來了,他則引了〈約翰福音〉1:18「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既然如此,只得作罷。

(二)

  本來不想用 statement 這個英文字。總覺得說話時每句句子都應該是全中或全英的。中英夾雜雖然流行,但始終怪怪的。當然,有些中文裡頭沒有常用的字詞,自可將就將就,例如「去 Neway 唱K?」、「你的 e-mail 是……」等等。
  Statement 這個字,當時我只想到「句子」。但很明顯不盡是我的意思,所以還是用回英文。兩天後,才想起可以用「陳述句」。但,亦很怪,有點洋,像講英語文法。(截取「陳述」也不甚通,「陳述」是動詞。)查字典,似乎「說法」最可用,但似乎嫌不準確。

(三)

  扯得遠了。不過,可以更遠。
  早上巴士播著「助助身茶」的廣告,其中一段提到越好的東西,自然越多人模仿。有一則對話很有意思,大概是:
  珠寶店售貨員:「呢件係入選十大嘅複製品,真係好似㗎!
  楊千嬅(代言人,飾顧客):「好似,即係唔係真啦!
  要是如此,「耶穌最像神?」豈非該詮釋成:「耶穌不是真神?」
  這顯然是歪理,三位一體本就是人不能夠理解的奧祕,豈能用人的推論胡亂猜度呢?

(四)

  忽然想起 C. S. Lewis(魯益師)在 Mere Christianity(常用的中譯是《返璞歸真》)一書中寫著:

We don't use the words begetting or begotten much in modern English, but everyone still knows what they mean. To beget is to become the father of: to create is to make. And the difference is this. When you beget, you beget something of the same kind as yourself. A man begets human babies, a beaver begets little beavers and a bird begets eggs which turn into little birds. But when you make, you make something of a different kind from yourself. A bird makes a nest, a beaver builds a dam, a man makes a wireless set--or he may make something more like himself than a wireless set: say, a statue. If he is a clever enough carver he may make a statue which is very like a man indeed. But, of course, it is not a real man; it only looks like one. It cannot breathe or think. It is not alive.

Now that is the first thing to get clear. What God begets is God; just as what man begets is man. What God creates is not God; just as what man makes is not man. That is why men are not Sons of God in the sense that Christ is. They may be like God in certain ways, but they are not things of the same kind. They are more like statues or pictures of God.

(http://www.ldolphin.org/CSLtrinity.html)

  這書實在值得一看。(要是複製人真個生存下來,那……算是 begotten 還是 created 呢?)
  順帶一提,C. S. Lewis 的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也很好看,可惜我只看了三冊。

(五)

  究其實,縱使辯明了「耶穌最似神」這一句的對錯,又有多少益處呢?
  挑小毛病的毛病是改不了的了。

零四年十月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去過短宣的弟兄姊妹,口邊都喜歡掛著這麼一句:「每次總是想盡己所能,帶點甚麼給當地的教會。可到頭來,卻是自己滿滿的回來:充滿神的恩典。」

(二)

  這是小組第二次到黃麻布教會短宣,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居然就要我在晚上的聚會領詩。坦白說,當時心裡一直在嘀咕:怎辦?還未預備好呀!

神你極偉大 萬有都歸你 主宰一切
你是王 尊貴主 我景仰 屈膝你前 讓我頌讚你

〈你是王〉
吉中鳴曲.鄭楚萍詞

  原來,未預備好的,不是短宣的心情,不是要唱的詩歌,而是我對神的信心。詩歌明明的在說,我也明明的在唱:神掌管萬有,何以我還未願完全信靠?

  甚至及不上小孩子。
  當晚唱詩的氣氛能夠帶起來,卻要多謝坐在前邊的幾位小朋友,是他們先發起邊唱詩邊拍手的。
  心才定了下來。

(三)

敬拜主 敬拜全能的主
榮耀能力 一切讚美都歸給祂

敬拜主 敬拜權柄的主
從祂寶座 能力流出 流到萬民

來高舉 一同高舉 主耶穌聖名
來彰顯 一同彰顯 耶穌榮耀王

敬拜主 敬拜尊貴的主
祂曾捨命 今得榮耀 萬王之王

〈敬拜主〉
Jack Hayford 曲.財團法人基督教以琳書房譯

  看見黃麻布的弟兄姊妹,尤其是探訪時見著的婆婆們,他們心裡那份喜悅、平安,不就是從神流出來的能力嗎?我又抓得緊麼?

  那位婆婆說,她信主已有六十年了。
  離開的時候,暗暗捫心自問:六十年後,我又如何呢?

(四)

  不知道大家怎樣預備詩歌呢?我有時會先在曲譜上寫下一些聯想到的話,然後在腦子裡模擬整個流程。

我以禱告來到你跟前 我要尋求你
我要站在破口之中 在那裡我尋求你

每一次我禱告 我搖動你的手
禱告做的事 我的手不能做
每一次我禱告 大山被挪移
道路被鋪平 使列國歸向你

主我是軟弱及無助 你卻是我的力量
以你親切的手引導我 那就是我的得勝

〈我以禱告來到你跟前〉
吳華樂、溫仁和曲.吳華樂詞

  在這首歌的曲譜上,我寫著:「……神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其實祂願意在我們中間,分擔我們的喜怒哀樂。靠著禱告,我們可以跟祂談話,把壓力告訴祂,祂會給我們安慰……」

  還記得那一天,上班途中,巴士剛過了海底隧道,心裡正在唱著副歌。
  眼,忽然紅起來。
  「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

(五)

  日子過得真快,短宣已是兩個月前的事了。
  早就想寫後記,只是一拖再拖之下,到今夜才動手。總算記下了想記的,雖然,有點支離破碎。

  始終像是記自己的感覺,而不是記短宣……
  不過,都是滿滿的恩典。

《銅聲同氣》2004 年 10 月刊

小事一則:交稿時錯把「支離」寫作「肢離」,以為來不及請編輯改過來,那便貽笑大方。誰叫自己不當心呢?無可奈何,先擬好一段道歉聲明再說:

  有點對倪匡不起。總算看過他的衛斯理科幻小說,卻依然把「支離」二字寫錯了。是支離破碎,不是肢離。

幸而,最終也趕得上,這份歉意也就免了,呵呵。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裡愁得很。

  看《香港十大名牌——金至尊》。
  它當然算得上香港名牌,近幾年風頭甚勁,分店越來越多。當它那以足金建成的旅遊展覽廳開幕後,自由行的旅客更是趨之若鶩。
  不諱言它那估值達六千萬的黃金廁所極有綽頭、極具吸引力:以世上極貴重的黃金去打造世上極低下的廁所,不得不算是極大的對比。當中可以想像的道理或會不少:為甚麼要先揀打造廁所?是諷刺,是藝術,還是讚揚?

  發愁,當然不是為了一個比棲所還要貴重的馬桶。
  發愁,是因為看見它用足金打造了觀音和黃大仙像。
  發愁,更因為看見一個又一個向這幾尊金身跪拜叩頭的人。

  雖說我是信耶穌的,向偶像許願的事自不能做、自不會做。
  雖然我勉強還接受得到人們向偶像參拜。
  但當看到這些人向著這些用金打造的像時……心裡實在很痛。

  為甚麼當這些造像一披上金身我便忍受不了?
  不知道。或許看到一點拜金主義吧:這個金像是否靈驗一點呢?

  想起:雖然所羅門建了聖殿,但創天造地的神又豈會只在聖殿裡?那麼,聖殿於神有何用處?
  要是觀音黃大仙是真的,難道他們竟然需要金身來作依附?

  剛找到一篇文章:〈天天是聖日,此處是聖地〉,當基督徒的或應一看。

youngsiugut @ 不如相忘於 xanga

xanga
Hueblu (6/12/2004 6:23 PM) 留言說:
RE: 金像
it feels sad when u describe it like this...the world is like this and will increasingly be like this, as prophesised in the bible. its a constant battle, unfortunately, and we cannot question but fight with our full armour and _prayers_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星期天看了兩篇文章。有點相類。有點感受。
  一篇刊在《蘋果日報》副刊,另一篇刊在《浸聯會刊》。
  古德明先生在「征服英語」中提及金庸,林以諾牧師在「主題文章」中提及林夕。
  相類之處是二人好像不怎樣欣賞喜愛金庸和林夕的態度。

(二)

  一直有看古先生的專欄,既可學習中英文,有時亦可多讀一點中國歷史。
  星期天在回覆讀者時1,他寫道:

  今天的國文老師請多讀點古典文學吧。容若的《煮字錄》、《一字之差》等著作也不妨多看,別一味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才好。

  一看到最後那一句,心底很不以為然:看金庸小說有何不好?只行文一樣,便已令人望塵莫及。要是國文老師能夠寫得出來,不是很厲害了嗎?
  不過轉念一想,古先生是說「別一味看」而不是說「不要看」,所以他針對的該是「一味」這態度。
  學中文當然不能只靠看小說,多讀一些如容若先生的著作打好基礎更為要緊。
  這麼樣看,心情就平伏多了。

(三)

  金庸會怎麼看呢?我敢肯定他一定同意古先生所說的話;他實在是謙謙君子(至少我這樣認為)。小說有時候不求準確,因為小說的創作著重表達作者的意念。國文老師授的當然以正確為上。
  日前剛巧看了數十頁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讀到其中一段,雖只寥寥數十字,但已可一窺金庸駕馭文字的功力:

  二人上得酒樓,叫了酒菜,觀看洞庭湖風景,放眼浩浩蕩蕩,一碧萬頃,四周群山環列拱屹,縹緲崢嶸,巍乎大觀,比之太湖煙波又是另一番光景。

  說金庸的文筆是最好的也許太片面,也不科學,只是他選擇用武俠小說來發揮卻是相得益彰。中國的文章向以典雅精煉為美,新文學以後的則多了西方的色彩,句子傾向淺白詳細。但武俠小說說的是古代,用辭自必然古雅,金庸的國學便揮灑得淋漓盡致。
  看金庸學行文,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呢。

(四)

  林牧師那篇文章2倒不是他執筆的,那是他在「世青教牧同工異象分享會」中的分享,由同工代為筆錄。文章的題目叫〈「世青」與「職青」——浸信會青少年事工之反思〉。
  整篇文章主要分三個部份。第一部份分析四種對現今青年的文化影響,第二部份是反思,第三部份是鼓勵。
  我這篇文章所寫的感受就是來自林牧師說的其中一個文化影響:「娛樂文化」。他說:

  最近我去很多地方,突然間有個覺醒!各位,在過往十年間,青少年人聽的是甚麼樣的歌曲?最影響他們的人是誰?那人姓林,名夕。他的歌詞對青年人的影響遠多於聖經。但他所填的詞,內容總是離不開「拍拖」、「失戀」、「三角戀」、「分手」。

  這不是事實。第一,林夕只是筆名,他原名梁偉文。雖然我們或會稱金庸作金大俠,但恐怕我們不會說金庸姓金名庸吧?第二,縱然還是以寫愛情的佔大多數,他填的詞並不止於愛情,也有友情、親情和一些其他詞人較少涉及的題材。至於「拍拖」、「失戀」、「三角戀」、「分手」等,也正正是愛情各個階段的反映啊。
  正面來說,讀過林牧師的分享,的確深深感受到現代的教會亟需反省:

  …原來浸信會的敬拜可以是這樣的——舉手唱頌、跳舞擊鼓讚美神。可以想像若將這些敬拜模式搬到教會,下星期牧者可能立即被撤職…
  …我認識有一間浸信會教會,在大堂崇拜中是絕對不容許唱詩跳舞的,但在副堂卻可以。這敬拜模式淪為「二奶」…
  …我相信最合乎舊約聖經敬拜猶太人的敬拜…今日所有敬拜學都是從西方的模式而來…今日福音派教會需要好大的反省…初期教會,金和銀都沒有,卻能奉耶穌基督的名叫瘸腿的人起來行走;今日的福音派教會,金和銀都有,卻叫每個能夠行走的人坐著不能起來行走…

  通篇看下來,不由得同意世俗文化的侵略。
  只是實在放不下寫林夕的那一段。始終覺得太過偏頗,有點以偏概全。若有不知道林夕的人,看完以後,豈不以為林夕是敗壞社會的惡者?

(五)

  林夕的詞作獲獎無數,幾乎是公認最好的。在商業掛帥的社會,很難不隨波逐流,寫一些人人喜歡但沒有質素的詞作。林夕亦不例外。只是,他不時在歌詞中加些新意,帶點反思。在王菲的〈約定〉中,他寫諾言:

忘掉天地 彷彿也想不起自己
仍未忘相約看漫天黃葉遠飛…
明日天地 只恐怕認不出自己
仍未忘跟你約定假如沒有死

在陳奕迅的〈明年今日〉,天長地久的愛情未必至為重要,反而那一份曾經相愛的感情才是真實:

人總需要勇敢生存 我還是重新許願
例如學會 承受失戀…
但願能認得出你的子女
臨別亦聽得到你講再見

還有早期創作的〈別人的歌〉、之後的〈赤子〉、較近期的〈K歌之王〉、"Shall We Talk"、〈身體健康〉等等等等,都不是行貨,皆是有心的佳作。
  有時甚至可以從中學習學習中文,〈似是故人來〉就是一個好例子。

(六)

  希望這篇小文不是太偏激,不會流於砌詞強辯。
  畢竟,金庸和林夕是我極仰慕的中文人。

註:

  1. 二零零四年三月六日《蘋果日報》副刊
  2. 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五日《浸聯會刊》第 55 卷第 5 期

bravenet forum
小雁 (Nov 7, 05 - 2:06 PM) 留言說:
讀「金庸vs林夕」有感

我對「一味看金庸」也有點想法。國文老師對金庸多是喜歡的,可是現在的學生,要找出喜歡看金庸的,恐怕已經不多了。國文老師可以把金庸介紹給學生,令他們從流行小說中走出來,看看近代的美文,也不容易。此外,我想,只一味看金庸,不讀古典文學的人,恐怕也當不了國文老師吧?

對於林夕,我想,身為流行曲的作詞人,寫的詞有商品味是不可避免的,如「好心分手」等;可是,像他有如此文學修養的作詞人,香港也找不到幾個吧?今天的年輕人,懂得「約定」和「郵差」的,又有多少?要說對年輕人的壞影響大,我認為還遠不及文字既淺白又刻薄的黃偉文呢!而其他內容膚淺、千篇一律,文筆又差的作詞人,不是對年輕人的毒害更深嗎?

另外,對於浸信會的敬拜,我認為沒有什麼問題。大衛在迎接約櫃時,不也是跳舞敬拜嗎?米甲對他的敬拜方式心存輕視,難道又是對的?詩篇不是說「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在聖民的會中讚美他」、「願他們跳舞讚美他的名,擊鼓彈琴歌頌他」嗎?觀乎現今的香港基督教團體,能舉辦熱情的敬拜讚美祈禱會的,已經愈來愈少了,香港基督徒,卻紛紛參與讚美之泉的祈禱會、韓國趙鏞基牧師的奮興會....香港的敬拜讚美,什麼時候才能復興呢?

抱歉,在你這裡發了一大段牢騷....如有不妥之處,還望賜教!

bravenet forum
澤 (Aug 22nd, 2005 - 12:31 PM) 留言說:
何歉之有?

你好像代過國文老師的課吧?教育這問題就留待老師去解決了..看書的學生已夠少了,當中大多還是看流行小說的..我不敢說我的中文好,但隨手翻看時下的熱賣(想起燒賣)時卻禁不住嘆氣,這算是中文嗎?肯啃一點金庸的,實在是沒辦法之中的辦法了.

唏,〈好心分手〉是黃偉文的.
時代已過,填詞宗師不是乘鶴而去,便是退隱江湖,再不然?遭厭棄了.你能想像鄭國江、盧國沾、黃霑、林振強會寫出〈可惜他有女朋友〉、〈ABC君〉、〈烈女〉(林夕!)嗎?淺白不是問題,〈分分鐘需要你〉很淺白,但不俗氣.

昨夜,聽著張偉文演唱薰妮的〈每當變幻時〉(盧國沾填於七八年):

懷緬過去常陶醉 一半樂事 一半令人流淚
夢如人生 快樂永記取 悲苦深刻藏骨髓

韶華去 四季暗中追隨 逝去了的都已逝去
啊啊 常見明月掛天邊 每當變幻時 便知時光去

懷緬過去常陶醉 想到舊事 歡笑面常流淚
夢如人生 試問誰能料 石頭他朝成翡翠

如情侶 你我有心追隨 遇到半點風雨便思退
啊啊 常見紅日照東方 每當見夕陽 便知時光去

這種歌詞還有多少人會寫、肯寫呢?

bravenet forum
小雁 (Aug 25th, 2005 - 1:57 AM) 留言說:
多謝提醒。

我也認同,淺白不是問題,但內容的深度,卻是歌詞好壞的所在,例子在歷代的詩詞中多的是,我也不再多提了。

那麼,為何現在再也沒人願意寫〈每當變幻時〉這樣的詞呢?是「目標聽眾」不同了嗎?還是現在的年輕人膚淺了呢?這是值得反省的。而這個教育問題,我不得不思考,因為非常不幸地,我明年便會加入「國文老師」的行列了。

bravenet forum
立 (Nov 4th, 2005 - 3:26 AM) 留言說:
也想發表一些意見。很同意「淺白」不同於「膚淺」。歌詞淺白不是問題(有時甚至是詞人功力的表現),但必須有深度。我想問的是,究竟何謂深度呢?我假設你們同意〈每當變幻時〉比〈好心分手〉有深度,這是基於什麼理據呢?

〈每當變幻時〉固然引導我們深思人生的變與不變,但〈好心分手〉也令我們思索人與人相處的問題。我想後者的問題在於它塑造了一個特定的答案,而這答案普遍被視為不成熟的表現:既然相處得不愉快,不如分手算了。事實上,很多人,不獨青年,正以這種心態度日。如果我們留意到這問題,歌詞可幫助我們深思。但如果我們不細加留心,歌詞可能悄悄地煽動我們往那特定而不太健康的想法。不太健康是我的意見,或許有人會不同意。但更大的問題在於歌詞煽動人往單一的想法,致令人以單一的方式解決問題。合則來,不合則去。不單人與人的相處如是,對生命(墮胎的問題)、工作(忠誠的問題)、理想(人生目標的問題)等等統統如是,這才是更可怕的事。

一闋歌詞未必有這麼大的影響,但當整個流行文化都在鼓吹類似的思想時,所有生活於其中的人難免不受影響。相信這正是我們這場討論的誘因。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7 Sun 2003 00:00
  • 巧合

  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八日,劍橋華人基督教會成立(前身為劍橋華人基督徒團契)。
  二零零三年五月十八日,銅鑼灣浸信會慶祝四十週年堂慶。

  劍橋華人基督教會是 Cambridge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CCCC.
  銅鑼灣浸信會是 Causeway Bay Baptist Church, CBBC.

  在劍橋時,參加的是約書亞團契。
  在這裡,參加的是約書亞祈禱小組。

  這些相類的事,可以看為巧合。也可以看作是 神的安排。
  我不知道那一種會是正確的解釋。
  亦無需要知道。
  我只相信,一切事都是 神所容許的。
  所以我會告訴自己:這些事叫我知道, 神的作為奇妙;也叫我明白,祂從不改變,一直都愛祂的兒女。

二零零三年四月廿七日

又:
又是截稿的時候才動筆。對上一次是要投稿至 CCCC 約書亞團契成立五週年出版的特刊。
一樣的遲不是巧合。
我肯定是因為自己懶。

銅鑼灣浸信會四十週年特刊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