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拉西扯。
  多個月來沒有在「譯步譯趨」寫點甚麼,即管拼湊拼湊一下。

  《蘇東坡傳》恐怕是用來砸腳的磚頭。
  怎麼說呢?得從頭說起——橫豎今夜沒啥心情,不想做點甚麼有益有建設性的事。

  時間倒流至一月開學。
  一早就知道這個學期沒甚麼選修科想讀。By elimination (as usual),我來到了 Arts Translation。內容是甚麼呢?不知道,不過總跟文藝有關係吧,有「文」就好辦。另外,也想上上童教授的課;實在太多師兄師姐喜歡上她的課了。

  上完第一課,看同學仔的反應,就知道這一科是怎麼一回事。
  反應是:連 KK 也要轉科。
  我自己呢?感覺不至於像去年上「文學翻譯」般「冇鞋挽屐走」,但相當擔心應付不了。童教授列出了十四堂課的大綱:畫、音樂、古玩、雕刻、建築,沒有一樣我懂的,丁點把握也沒有。
  只是,我還是留了下來。弄不清楚主因,只怕有些好勝。童教授說,這一科是頭一次開辦,大家都在摸索。課堂大綱裡,Objective 寫著:"This course aims at familiarizing students with the language used in different forms of arts, such as painting, sculpture, drawing, music and architecture, hence enhancing the skills in translating these materials." 唔。

  說回《蘇東坡傳》。
  除了三份翻譯,上完十四堂課還要交一份八頁紙的文章。交文章之前,各同學有二十多分鐘做 presentation。
  呀!
  其實這份功課有點不清不楚,究竟內容是甚麼呢?要探討些甚麼呢?形式是怎樣的呢?不能說不擔心。對藝術(對啊,這一科叫「藝術文體翻譯」嘛。)一竅不通,哪來題材?

  想,想,想。
  電影是可以的,只是不是談劇本,其它諸如燈光、服飾都可以。那好,香港電影資料館好像有幾本書有中英版本,可以一試。
  於是借來了《楚原》、Director Chor Yuen
  看著看著,不怎樣可行。也許正如這個書系「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大多是歷史,真的和電影有關,沒甚麼可供探討的題材。
  出事喇!

  這一天,不知怎的,居然在圖書館翻到《蘇東坡傳》。看看目錄,竟然發現有一章叫〈國畫〉。心想,應該可以吧?

  岔開一點。
  本來姊姊有遠景版《蘇東坡傳》,可是收了入倉,取出來得要花點勁。但一本出名的書,圖書館不可能沒有。

  再岔開一點。
  遠景版《蘇東坡傳》明明寫著「林語堂著.宋碧雲譯」,這我一直記得,但就是不敢相信。為甚麼林語堂會用英文寫蘇東坡呢?中文不是更好嗎?小時候當然不會想到他希望把蘇大文豪介紹給外國人啦。
  另一方面,市面上林語堂的著作全都沒有寫上譯者的名字,心下自然疑惑,究竟他的《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用的是中文還是英文呢?

  回來。
  好,中文版的《蘇東坡傳》有了,英文版呢?是啊,我可不曾見過英文版。那當然又要到圖書館。網站說,有兩本在中央圖書館。到了圖書館的參考圖書部,依著索書號卻一本也找不著。問職員,才知道要他們在倉庫裡拿出來。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過去了,她同事還沒有把書找出來。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一笑,化掉了之前那木訥的面孔。

  回來了!
  一看,是五、六十年前的書啊!快快手手影印了(似乎)合用的第二十章。

  昨天請了半天假,走到錢穆圖書館,把《蘇東坡傳》林語堂的原文和宋碧雲的譯文借了出來。加上早前借到的張振玉譯文,已經「先利其器」了。不無高興。
  跟著,CC 提醒我可請示一下童教授。我不過說了我想做《蘇東坡傳》,她就點頭說「我知道」。我沒有再說甚麼,只問「可以做嗎?」她再次點頭,說「可以」。最後,她說:「唔驚就做啦!

  突然之間好驚添。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