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買書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也許是人大了,近來愛看記人記事的文章。

  先是年多前,記起劉紹銘教授的《冰心在玉壺》。
  翻開書來,讀讀教授記的人物記的往事記的舊情。隨後忽發奇想,想收集他筆下的人物書寫,於是很努力地在網上找,居然給我搜集了百多篇,還做了個電子檔。

  然後是去年十二月,偶然知道了孔慧怡的《沒有感傷的回憶》簽書會。
  孔前輩原先只寫了兩篇憶舊文章刊在《城市文藝》裡,後來主編梅子著力邀稿,再有牛津林道群落力鼓勵,終於串起一段段《沒有感傷的回憶》。書中記錄了她與多位文學家的交往,個個都是文壇響噹噹的名字。出版社這樣簡介:

  書中記載的人和事,大多反映二十世紀後半葉的香港,現在回顧,那可以說是香港的黃金時代。本書所記的人物……無一不以其終身事業說明香港在特殊的歷史時空建造出來的特殊文化。每章的焦點人物身邊還有動人的小故事……是這樣的關係網編造了讓我們珍惜的香港。

  同樣是去年十二月,尉天驄教授過世。
  我本來不知道尉天驄是誰,是之前在搜集劉紹銘教授的文章時,讀到一篇記述逯耀東教授的札記,裡面見過尉天驄這名字。然後,又輾轉讀到他那篇〈江湖寥落那漢子〉。「那漢子」,是逯教授一連串「武俠文章」裡的主角,我多年前就曾為了這個系列而買了《窗外有棵相思》。
  那也只是聽過名字而已。直到尉教授過世,有報道提及他寫過《回首我們的年代》,追憶過眾多曾經相識相交相知的文友。在書前的話,他寫道:

  這樣一想,便覺得:在整個人世、整個歷史、整個從古到今的爭爭奪奪、殺殺砍砍、富貴貧賤的幻滅生死中,到頭來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可能並不是那些名大位高人物的訓誡,而是一些看來微不足道的人與人間相互關懷的瑣事。它們是那那樣平凡地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卻又與我們的一言一行緊密地纏在一起,讓人無法擺脫得掉,而且,日子久了,便不知不覺地融入自己的血肉中,成為生命的養份和力量。

  這段話使我想起孔前輩在簽書會中同樣說過:生命裡遇見的人,認識的不認識的,也會令我們的生命起變化,可能是人生際遇,可能是處世態度。又如施牧師在證婚時,總愛叫一對新人轉身,看看一眾賓客:他們今天出現,是因為你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與他們相識,也正正因為他們的「介入」,才塑造成今天的你們。
  因著這一段書前的話,我的書櫃又添了一本書。

不帶感傷的回憶 | 回首我們的時代 | 窗外有棵相思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中文指迷   原來買錯了書。
  那天到書局,看到古德明《中文指迷》,以為是一直想買的「中華正聲」第三冊。買回來看見書後勒口印著《中文常識》,才知道記錯了。其實也不打緊,總之收錄的盡都是古先生欲挽狂潮之既倒的文章。

(二)

  既倒的狂潮不只中文,還有本土史。
  有人說香港是一個沒有回憶的城市,因為香港人有的是金魚記憶。
  又有人說香港是借來的地方,用的也是借來的時間。1

  歷史告訴我們,英國最初侵華不過是為了開闢商埠,即使佔領香港後也無意在此殖民。然而,最終他們沒有撤離,看來多少也是因為覷準香港位處港口,有發展海運通商的潛力吧?之後才再逼使清廷割讓港九、租出新界。到了中英談判時期,中國除了想收回固有領土,心底大概免不了有弄多幾隻金蛋的盤算。
  雖然香港開埠以來,學了一身紳士風度,但對於英國而言,香港到底是借來的地方,終究是要還的。但也由於香港殖於英式,九七後中國大概也把香港看作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意思,是借用香港積存的優勢。而香港一旦融入了中國,自然就不再是借來的地方。這 155 + 50(?) 年正正就是香港人借來的時間。(我不認為香港人視香港為借來的地方,香港人都愛香港——自己的香港。)

  王宏志教授是我上翻譯課時的老師,主講高級翻譯研究一科。我之前沒唸過翻譯,高級初級對我倒沒多大分別。
本土香港   王教授主治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晚清以來中國翻譯史、香港文化研究;籠統點說,香港開埠至今與中國、香港相關的文化、文學課題他都涉獵。文化和文學,有時該放在歷史下細看,故此教授有《歷史的偶然——從香港看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歷史的沉重——從香港看中國大陸香港史論述》兩部專著。這兩本書似乎頗出名,上課時有好些同學慕名攜書索取簽名。只是於我而言,內容還是太專門了,所以我只讀了他一本論文選集《本土香港》。
  當年讀過後,間中也想起書中提及的王韜、葉靈鳳,另外就只記得「香港文學是個難以定義的題目」了。至今都十多年了,就是對這本小書念念不忘。

(三)

經紀眼界——經紀拉系列選   買《經紀眼界——經紀拉系列選》算是意外。
  經紀拉三四十年代大名鼎鼎,筆底下盡是社會百態,奈何余生也晚,至去年才得聽聞。不過原來經紀拉只是作者芸芸筆名之一,他另一個名號我反而一早知道:三蘇。
  三蘇何許人也?較正式的名字是高雄,另有筆名小生姓高、石狗公等,當年以「三及第」文體聞名,縱橫十四家報社2,是報紙界的健筆。
  高雄說過,他「認為自己的小說,不但並無文學價值,亦無歷史價值與社會價值。」3,然而,要了解香港當年的民生,我們不妨借一借經紀拉的眼界。而所謂「三及第」文體,這裡抄來一段介紹:

「三及第」是指文言、白話文、粵語混合使用的文體。而「文言」成份,既包括了古文言,也包括淺近文言;「白話文」也同時包括了舊白話文及五四後的新白話文;「粵語」指的是「廣州話」和「香港粵語」。事實上,三蘇的「三及第」小說中,還包括了中國其他省份方言、英語的中文音譯,五、六十年代香港本地的流行用語,及少量粗口。這無疑更增加了文體與作品本身的地方性、時代性,以及混雜性色彩。4

  這顯然是香港獨有的文體!我不知道中國最早開埠的上海,那個紙醉金迷華洋共處的十里洋場,有否產生過相類的文體。我想就算有,也難及「三及第」般傳神。

  這本書屬「舊夢須記系列」,小思老師主編。她在總序裡說:「作家用文字即時留形傳聲,把當下衣食住行百般情態盡納其中,這種實況內容騙不了讀者,故真實性甚強,細節比大歷史豐富,我們欲知香港前世今生關係,暫無正史可尋,大可從舊報中眾裡尋它。」

(四)

  早幾天,忽然哼起黎明的〈今生不再〉。歌詞只記得三兩句,上網查看,才知道沈旭輝居然曾撰文評論過這首歌,還要放到香港回歸前後的時代去解讀:「這首林夕的歌詞,表面上,說的不過是一個愛情故事,但配合了電影劇情,有了英治的背景、保釣的激情,一切就可以雙重解讀。」5
  我的眼界也太窄了。

多得這雨勢 將煙花撲毀
才令我體會 凡事會枯萎
多得這剎那 不小心脫軌
遺憾才會令你珍惜得徹底

同度過這盛世 隨手都採到星火的美麗
但我怎知道這份執迷 抱入來世 仍在你軀體

就趁那歌聲悠揚
玻璃倒影了今生不再的幻象
天空正掛著今世最亮的月亮
蜚短流長 未來將怎麼設想
恨這晚歌聲悠揚
當中多少秒鐘可跟最愛來分享
種種恩恩愛愛 可伸展多少世代仍在唱
(種種恩恩愛愛 不可多得的美麗但無常
 怎麼可設想)

多得這剎那 分針不再轉
才讓時間實踐驚心的愛戀

黎 明.〈今生不再〉
Dick Lee 曲.林 夕詞
電影《玻璃之城》主題曲

註:

  1. 按區家麟的查考,「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一句至少有 60 年的歷史:

    翻查出處,1968 年,長駐東亞與香港的澳洲籍記者 Richard Hughes,曾以此為書名,書寫香港。不過,「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不是他原創,Hughes 在書中特別鳴謝,此句出自韓素音 1959 年 於《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發表的一篇文章:「擠於強敵狗咬狗骨之爭鬥中,只有寸土之香港竟能與之共存,原因令人困惑費解,但香港成功了,就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

    不過韓素音提到,此句也非她原創,乃源自一位旅居香港,叫 Tom Wu 的上海商人。

    區家麟原文〈借來的時間,悠長假期的盡頭〉見於立場新聞,2016-10-19,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借來的時間,悠長假期的盡頭/。

  2. 柳蘇.〈三蘇——小生姓高〉,原刊北京《讀書》1988 年第 4 期,總第 109 期。
  3. 〈高雄訪問記〉,劉紹銘訪問,陸離記錄,原載香港《純文學》第 30 期,1969 年。見熊志琴編《經紀眼界》附錄,天地,2011 年。
  4. 張嘉俊.〈三蘇小說研究(1950 年代)〉,碩士論文,香港嶺南大學,2009 年,https://commons.ln.edu.hk/chi_etd/5/。
  5. 沈旭暉.〈今生不再〉,Glocal Pop,NOW 新聞,2015-11-06,https://news.now.com/revamp2014/newsDetails.jsp?newsId=156922。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有記下買了的書。
  每次望著書櫃,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書有未曾為我讀」實在一語中的。(隨之而來的卻是一股干雲豪氣,大有「雖千萬書吾往矣」的氣槪。)

  這幾年買書,抱的大多不是「想要」的心態,更多的,是想支持作者,捧他們場,例如新近購買的《第歐根尼變奏曲》。

13.67   《第歐根尼變奏曲》的作者陳浩基,不少人稱他為華文推理作家第一人。我第一部讀他的小說是《13.67》。
  《13.67》由六個推理中篇串連而成,以一對警探師徒的成長傳承為經、2013 至 1967 年間的大時代背景為緯,逆時勾勒香港社會的變遷,流露作者對香港的情懷。
  還記得那次逛書店,看見書名特別,拿起一讀,便覺釋手不得。每篇字數不少,一次讀不完,就待下次再繼續,第一篇就是這樣斷斷續續讀完的。之後,為了支持創作,我沒有再打書釘——我把書買了回來,從頭至尾讀了一遍。
  「近來看了甚麼書?」那段時間有朋友問,我都推薦《13.67》。
  「好在哪?」我不擅長做讀書報告,但《13.67》的確好看。書要自己看,看得起勁,就是好書。

  話說回來。
第歐根尼變奏曲   所以,我買了《第歐根尼變奏曲》。是香港版——這我看了網上推介。
  聽說,港台兩地同時發行同一本書,但設計排版各有各做的情況並不常見,在我的世界裡,就只有金庸小說新修版和 Middle 數本書,然後就是這本《第歐根尼變奏曲》。
  《第歐根尼變奏曲》台版繼續由皇冠文化出版,港版呢?是格子盒作社。拆開封包,揭開,就如程思傳所讚歎一般:「香港版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靚,也太太太太太太太太花成本」!設計主調是黑色,書套書腰燙金燙銀,書脊穿以黑線。曦成這樣描繪他的設計理念

漆黑中,一片又一片的記憶被敲碎;
名字,被惡意侵蝕,內心開始腐朽;
篇章,像音符般被掛上,金光閃爍;
點燃,煙霧雖迷濛,卻帶銀光晃晃;
輕撫,黑綢羅紗散發著優雅的觸感;
脫掉,書衣下的髑髏凝視閱讀的你。

  書快看了一半。故事色彩偏暗,間以黑色幽默點綴,與設計裝幀一併觀賞,恍如暗黑之夜,星芒乍隱乍現。
  有心人還是有的。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的、英的;買的、獎的;看的、查的……
  原來好幾年沒有做買書的記錄了。

中華正聲 | 漢英虛詞翻譯手冊 | 一本書讀懂25大人文法則
古德明 - 中華正聲 | 黃邦傑 - 漢英虛詞翻譯手冊 | 刑志華、匡志強 - 一本書讀懂25大人文法則
王道劍 王道劍 王道劍 王道劍 王道劍 | 那些年,我們一起瘋金庸、古龍港劇
上官鼎 - 王道劍 01-05 | 李篤捷 - 那些年,我們一起瘋金庸、古龍港劇
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 | Disappointment With God
Philip Yancey - 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 | Disappointment With God
駭人聽聞 | 寓道──約翰福音品讀
D A Carson - 駭人聽聞 | 孫寶玲 - 寓道——約翰福音品讀
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 | 時間的旅人 |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劉紹銘 - 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 | 張曼娟 - 時間的旅人 | Joel Brinkley -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王子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趁著黎明行者號起航,趕忙買了一本七合一的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和數年前為趕上魔戒潮流而買的 The Lord Of The Rings 湊成一對。

  聖誕時節,另加推《小王子》一冊。

  跟自己說,看完家裡的書之前就別再買了。果然,聖誕的 BookFest@HongKong 一本也沒有買。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陣子沒有寫文,只因為還沒有回過神來。
  想寫又不想寫,也不知是矛還是盾。
  就挑些輕省的寫幾句吧。

(一)

牛津畫記 倫敦畫記 湖區畫記 愛丁堡畫記

  也有半年了。
  到榆林一口氣訂了四本蔣彝的書。有時候,買書也要點狠勁。至少,要預備地方。又至少,要面對束之高閣的悔疚。

  蔣彝是何許人呢?最廣為人知的,當然是他一手把 Coca Cola 譯為可口可樂。但原來,他啞行者(Silent Traveller)的身份,他那一系列的畫記,同樣為人熟悉。(是嗎?那我太孤陋寡聞了。)
  有段時期,書局的新書書架久不久放上幾冊啞行者的畫記。隨手翻閱覺得內容挺有趣味,腦子就開始盤算:是買,是借?
  最後激發狠勁的,還是網友荒言的網誌。他書讀得多,文寫得快,他的書寫,往往(暫時亦不過一兩次而已)撩動我心裡的慾念。
  終於,訂書。六月,收書。八月,還沒有看,但依然期待:十一月,讀得寫意。

(二)

  為了〈因著信〉,買了《振翅翱翔》。
  讀了我的電郵,巫姐這樣回覆:「我立刻按上網……聽聽……一路聽……一路就想到……果然是你喜歡的 style……好聽……歌詞好有內涵,但好平淡。」
  我回道:「我在 facebook 上學的。聽過就難忘。信心。我這陣子選的詩歌,其實都是想跟自己說的東西。」

  還買了兩本書。

主耶穌與神的國度 主耶穌與祂的朋友

  一看見《主耶穌與神的國度》就知道逃不掉了。因為,這本書的原著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正正是我臨別劍橋前託書局訂的書!當時還請安太太代為收貨。但想是絕了版,最後沒有下文。想不到,事隔多年,幾乎都忘了,居然會碰上中譯本。怎會逃得了呢?(那一年,聽過 Don Carson 的講道。是 Spring Harvest,還是……)

憑信 他離別吾珥 因信 全然奉上愛子
憑信 還有人全力抓住天使 贏到祝福 換了名字

憑信 他行近紅海 因信 連潮浪也分開
憑信 曾有人被困於獅子坑內 仍敬拜上帝 發誓至死不改

在某天 他下決心圍繞在城外 憑信放聲呼喊 城牆便倒塌下來
又有先知被擄他方常在心裡靜待 仍確信上帝榮耀會回來

憑信 我們懷著憑據 因信 同尋著了應許
憑信 能夠發現在世間只是寄居 朝更美家鄉走回去

〈因著信〉
盧永亨曲詞
(C) & (P) 2009. Herald Crusaders, Los Angeles, U.S.A.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零九年過去了。
  拖著沉重的心情走入一零年。
  也拖著想寫未寫想讀未讀想說未說想做未做的人事物走入一零年。

  一直以為自己有交帶,至多有拖冇欠。
  原來,沒有這樣的事。
  有拖,就有欠。

  容易拖的,有書。

Winnie-the-Pooh The House At Pooh Corner When We Were Very Young Now We Are Six
一套四本小熊維尼。在英國時就想買。一晃眼就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花生福音 倪匡有問必答
從前送了姊姊原裝的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PeanutsThe Parables of Peanuts,今年自己買中譯本。
《倪匡有問必答》,棒!

1984 一九八四 1Q84
這一年,要選,《一九八四》拖得最長最久。

京華煙雲 上帝之柱 I 燃燒的聖堂
最後一季,心情沉重得很,晚上完全集中不了精神,只靠看看電視、上上網打發時間……連讀小說也提不起勁。據說《上帝之柱》極好看,勉強看了幾晚,還是放下了。

遺忘與記憶
這本書其實已看完,甚至已著手寫讀後……

辛苦種成花錦繡--品味唐滌生《帝女花》 康熙大帝 雍正帝
眼闊肚窄又一證明。

  還是繼續拖,繼續欠。
  不拖不欠,有時還真決絕。

在臨別時候通話 並沒記錄
而我們的過去 沒聲息的結束
但唯獨 遠處那面掛鐘
可以給我紀念這秒的痛

並無任何幸福事 活現眼前
連愛情的證據 亦得不到半點
沒留念 也欠缺舊信件
竟看不見怎麼可再相見

一個冷漠一個決絕 不多不少不相伯仲
你我再也不拖不欠
但我又為何發現 在腦內剩餘紀念
已剛剛足夠跟我糾纏

一句說話一個決定 清清楚楚乾乾脆脆
你我永遠不拖不欠
但慶幸尚能發現 在印象尚留紀念
每一刻都記得 你甜蜜過的臉

鄭秀文.〈不拖不欠〉
陳偉堅曲.林 夕詞
電影《百分百感覺》主題曲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還沒有愛過  忽然,想寫。
  所以寫了起來。
  只是沒甚麼好寫。
  所以只好寫幾本書。
  想來,有點附庸風雅。
  用書本堆砌的附庸風雅。
  沒時間追小說,轉讀散文。
  先是余秋雨、董橋、余光中。
  再有吳魯芹、劉紹銘、張愛玲。
  現在呢,買了一本張曉風作品集。

  《你還沒有愛過》。
  為的是頭一篇文章〈半局〉。
  為的是這篇文章裡引的一副對聯:

相見亦無事
不來常思君

  對,嗯,大半對吧。
  我這個人無言無語,無色無味,相見亦無事是很對的。然而相會未有時,心中倒是會不時思念一下的。

這是愛  附庸風雅過後,裝單純扮天真。
  買了《這是愛》。
  第一本自己買的麥嘜麥兜故事書。(第一本麥嘜是麥嘜不如有小小詩意仲好仲有簿——是一本帶點詩意的簿,十分喜愛,是淡藍色的;Doggie/Cat 曾送我三本麥兜十萬個為甚麼。)

這是愛 似驟來 他朝怕驟然失去
艷陽下 有若靈犀暗地倆相通
心已通 但願為天邊一雙飛鳥 空中往返
心變做連理樹 倚那春風

這是愛 似驟來 他朝怕驟然失去
夕陽下 百丈情絲暗地倆低弄
心已通 但願為天邊一雙飛鳥 花間往返
花也在含笑 枕春意之中

寒雨暴至 秋風竟吹散春夢
霧雨輕煙添我迷朦 問何日方可再復見
雲霧散始終不再現 失去影蹤

這是愛 似驟來 今朝已驟然失去
是場夢 淚若泉湧再沒法牽動
空嘆息 心仿似天邊一孤鳥 影孤隻單
悲世事常變幻 轉眼一空

泰迪羅賓.〈這是愛〉
林敏怡曲.林敏驄詞
電影《胡越的故事》插曲

  林敏驄第一首詞作。訪問時他說:「自己覺得麻麻地,但係衰衰地都係冠軍歌。
  我都覺得麻麻地。似有堆砌之嫌。
  但實在,堆砌也不見得容易。

赤地之戀  又多一本小版「張愛玲全集」,要謝謝 LY。
  信上她說:「希望你喜歡這書。(還是…它會帶給你煩惱?)」
  你猜呢?
  =P

註:

  • 〈半局〉一文引的是「想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但我以為是「相見」。
  • 林敏驄訪問見無綫《今日 VIP》,2009-03-27。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渾家.拙荊.夫人  昨天有人對我說,花錢是很容易的。
  我問,怎花呢?
  那個人沒有回答。我倒替自己找到了答案。
  我又買了新書,劉紹銘教授的《渾家.拙荊.夫人》。

  一直想書櫃裡有本教授的著作。
  煙雨平生,一爐煙火,能不依依。美得可以。
  舊時香港,吃馬鈴薯的日子,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都是陳迹。

  星期天飲茶,董橋一篇〈艷陽下的馬丁尼〉,記下看《渾家.拙荊.夫人》的隨想。1
  讀完,心想,要買!

  自然看不出董橋看到的韻味。他說:「張愛玲傳世信札多得很,蒙張女士直呼其名的人大半不在了,她慣稱『紹銘』的劉教授卻情願冷眼看盡天下蒼生爭寫張愛玲也不輕易搦管追憶他和祖師奶奶昔日的交往,『酷』得驚人。」單單這一樣,我就看不出來。但正因為這樣,我決定買《渾家.拙荊.夫人》。這本書收錄的文章,均是劉教授多年來為天地圖書編輯的各家散文與小說系列而寫的導言。就是要學導言:讀書,讀出個所以然來。
  看書,總有個目的。學知識,看熱鬧,充學究,殺時間。既然決定看完書要寫感受,當然要學一下怎樣寫才叫好。

  天地2各類典藏系列至今一共出版了三十多本,我只看過董橋白先勇吳魯芹3。董先生說:「白先勇壯麗的文風其實都留在了白先勇的著述裏平安無恙,那已然是中文讀書界的產業,跟我們有了梁實秋有了夏志清有了余光中有了林文月有了吳魯芹有了施蟄存有了黃裳有了黃永玉一樣可喜。」是典藏,也是寶藏。

  要努力,看更多。
  要努力,花更多錢——三個禮拜內買了六本書!

註:

  1. 董橋.〈艷陽下的馬丁尼〉,蘋果日報.星期天飲茶 2009-05-03《董橋隨筆》。
  2. 江迅.〈天地以書為伴天長地久〉,亞洲週刊,十九卷三十四期 2005-08-21。一篇於第十六屆香港書展時的訪問稿。
  3. 另,余光中喬志高林行止梁實秋施蟄存葉兆言等大家的選集都爬讀過。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低調淺彈——瞎三話四集 雞尾酒會及其他 師友.文章

  應該快有三年了。
  愛上魯芹先生。
  今天,《低調淺彈——瞎三話四集》、《雞尾酒會及其他》、《師友.文章》終於到手。

  這刻,還是不寫甚麼了。
  不過,找來一篇未完的小文,檔案提醒我,最後修改於零八年四月廿七日。
  人慢,手慢;寫得慢,買得也慢。
  想寫但未寫的文章,數字穩步上揚。

  劉紹銘教授說:「我相信他的作品在香港會有知音,因輯成篇,由天地圖書公司出版。書名沿用他舊作:《瞎三話四》。」
  他是吳魯芹。

  年前,天地圖書繼「當代散文典藏」系列,出版了「現代散文典藏」,打頭炮的就是吳魯芹。也許香港讀者對他太不熟悉,雖然接著有巴金散文選,「現代」至今也只有這兩本,比起「當代」系列的十多冊,相形失色。在出版社的角度,「現代」恐怕是虧本貨,但於我而言,《瞎三話四》卻是黃金屋、顏如玉。這一年,吳魯芹成了我的偶像。
  自從看到天地這本《瞎三話四》,吳魯芹三個字就似印入腦海,揮之不去。逛書局、流連圖書館,不期然也會找一找吳教授其他著作。說實在,我往往只是翻一翻,從未有細讀,因為,一直等待「更好」的選本。不知是巧合還是其他,台灣近來又出版了好幾本吳教授的著作,有重新再版,有新選集。也不知是吳魯芹選上了我,還是我纏上了他,總之,我是和他耗上了。
  終於,終於,連翻譯課中譯英這最後一科,我也選譯了他的〈翡冷翠夜夢徐志摩〉。

  黃教授對我們選擇原文的要求既不高也不低,他不願原文太難,害我們難產,更不願太淺,累我們沒長進。我曾經想譯衛斯理的《無名髮》(今名《頭髮》),但一想到要為衛斯理找個英文名就頭痛:衛斯理當然是 Wesley(就是大坑道上的衛斯理村 Wesley Village),但究竟是衛斯理等於 Wesley,還是衛先生等於 Mr Wesley 呢?就因為想不通,放棄了。幸好有 Ada。茫茫書海中,我們居然選上同一本書,想是有緣,但同中有異:我放棄,她堅持。
  由選好原文,到拿給黃教授過目,一直都擔心過不了關。一半怪自己分辨不出原文的深淺,一半怪原文寫得太好。頭半個怪,挺理所當然:還未曾譯過甚麼,實在不能決定一篇文章是否可譯,是否容易譯。而原文寫得太好成了半個怪,原因就如黃教授舉的例句說的:It is deceptively simple,騙人地容易哪!好的文章易讀,吳魯芹的文章就很易讀。易讀,卻不一定淺易,此謂之「似易實難」。
  選〈翡冷翠夜夢徐志摩〉是有私心的。原來吳教授也愛讀徐志摩,那很是親切,因為姊姊愛讀。我自己倒談不上愛讀,只是喜歡他的〈再別康橋〉和〈偶然〉(噢,還有別的嗎?)。做功課時的憂喜,也許會另文記錄(也就是也許不會),這到底是一篇寫書寫人的文章。

瞎三話四  到了上星期,終於忍不住,借了《瞎三話四》回來讀。邊讀邊暗嘆:對不住劉紹銘教授了,因為我愛上了吳魯芹的文章,我……我是不準備買這本《瞎三話四》的了。
  我會想買下他所有的散文集。這不會牽涉大量的金錢,因為他已「去了徐志摩那邊,當然也和夏濟安重逢了」(見余光中.〈愛彈低調的高手——遠悼吳魯芹先生〉),散文集只是有限數。據查,有《雞尾酒會及其他》、《師友.文章》、《瞎三話四集》、《餘年集》和《暮雲集》。這要等,因為大多已絕版,就靠九歌出版社排印的新版了。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終於,尋著了張愛玲的散文集。
  流言。張看。
  本來,要找這兩本書毫不困難,書局大多都有。是我 ngor1 gor61,偏不肯買,為的是要配得上手頭上的《半生緣》:現在市面上的皇冠版張愛玲全集都是較大的開本,但我的《半生緣》卻屬嬌小玲瓏的那一批。昨晚一看到小版《流言》《張看》,心都開了。與店員談起,才知道,原來小版是香港版,大版是台灣版。她又說,那就要見一本買一本了。
  書店另有一套簡體字《張看》,分上下兩冊,是「迄今為止最完備的張愛玲散文結集」2。頗吸引,可是我那死心眼兒的情意結不讓我買。

  張愛玲的作品,讀過《半生緣》,讀過〈色,戒〉,看過《金鎖記》舞台劇,僅此而已。一直以來,只知她小說家地位超然。是後來讀了劉紹銘教授的《文字的再生》,見他也十分推崇祖師奶奶的散文,才興起找來看看的念頭。
  早前《小團圓》出版,也想過湊熱鬧記一下。可是,見自己實在沒怎樣讀過張愛玲的作品,《小團圓》又只讀了宋以朗的前言,要寫,又能寫得出甚麼呢?想了一想,就作了罷。

註:

  1. 抱歉,近日文白兩面皆不到岸,書面語記不起,廣東話不懂寫;ngor gor 有多事、挑剔、腌尖腥悶——噢,又是廣東話——的意思。另,ngor 也許是沒有鼻音的 or。
  2. 《張看——張愛玲散文集》,經濟日報出版社,中國。

流言 張看 半生緣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小書節。

  運動後,經過爿流動書店,就是那些四處簽短期租約的書店。
  書店門前放了些衛斯理小說,所以我們算是給招徠,只是志不在科幻,藉口進去逛逛罷了。
  這一類書店通常放置大量愛情小說、術數天書,今回姊姊倒淘了金,發現了一堆古書——古,於我而言上世紀七十年代是夠古的了。出版社叫中流,印象全無。這些不過百頁的小書卻不便宜,賣十塊、十五塊錢;明窗版《張居正傳》每本還只是二十塊而已。這十來本小書大都是魯迅的集子,《華蓋集》、《彷徨》、《野草集》等等,最令我詫異的是《朝花夕拾》,那本幾乎踏遍港九書店都找不著的散文集。另外還有蕭紅的《生死場》、朱自清的《背影》,以及幾本評析古典詩詞的結集——姊姊就買了一本。

  飯後閒談,又扯到了金庸小說。姊姊正在讀《射鵰》的新修版,只覺黃藥師和曲三的形象立體了,但黃老邪對馮蘅的愛卻似乎不那麼深情專一了。這趟改動的好壞實在難說。
  我跟著又問,每一部小說裡有沒有一翻再翻的段落呢?我先舉例:《倚天》張無忌大戰光明頂。姊姊同意,接著說《天龍》蕭峯錯手殺阿朱一段。我說我喜歡《射鵰》桃花島招婿,姊姊反而更愛黃蓉上山求醫,智取漁樵耕讀。《飛狐》本來沒甚看頭,但程靈素啜毒教我垂淚;《鹿鼎記》中康熙與小寶最得姊姊歡心。

陳舊人物  天地圖書減價,我們人在灣仔,自然要捧捧場。
  天地其實出版了很多書我都想讀想買,不提「現代/當代散文典藏」,也還有《長恨歌》、《停車暫借問》、《圍城》,而「林語堂經典選讀」的設計則甚合吾心。但因著各種原因,這些統統都沒有買,就單單買了葉兆言的《陳舊人物》。這裡得謝謝天地那位紅衣店員,因為她跑上二樓貨倉,為要給我找一本較為簇新的。
  無意之間,我們碰到《嗨!再來一杯天國的咖啡——沈登恩紀念文集》。亞洲週刊這樣介紹:

這是台灣遠景出版公司主持人沈登恩的紀念文集。沈登恩的崛起與殞落,是台灣出版史的一頁傳奇,這本書集結了當代台灣、香港文壇重量級作家的追念文字,為沈登恩追魂,也為遠景發聲。遠景出版招牌之閃亮,與沈登恩的理想、性格、眼光和行動有關。戰後台灣出版史,遠景出版和沈登恩將是重要的篇章。

《亞洲週刊》十九卷四十三期.新書

嗨!再來一杯天國的咖啡--沈登恩紀念文集  雖然沒能趕上遠景的時代,我依然想像得到為甚麼遠景是一頁傳奇,單單是敢於出版金庸、胡蘭成、李敖、林行止、倪匡,以及過百種諾貝爾/世界文學中譯就夠。
  也是陳舊人物。

PS: 一位讀者、網友、讀書人對沈登恩的……悼文:徐江屏.〈默然一媒人〉,http://blog.sina.com.tw/1887/article.php?pbgid=1887&entryid=13969。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書展。因為工作忙,今年只能抽週六的空去逛逛。人當然多,但似乎比想像中少,這可是星期六的下午呢。

  香港書展已是第十九屆了,書商是越來越多,我買的書卻是越來越少,今天就只買了兩冊「董橋文集」。
  不能說是意外,因為早幾天已得知牛津翻印董橋早年的結集;說是意外,因為沒想到自己幾乎是毫不考慮就買了下來。更意外的,當然就是今屆書展的全部收穫就只得這兩本書!

  文集第一冊收《沒有童謠的年代》《保住那一髮青山》,第二冊收《回家的感覺真好》《倫敦的夏天等你來》。以價錢、裝幀、內容三方面衡量,這套文集十分超值:特價、四合二、硬皮、精裝,加上一定要讀的董橋,實在沒有不買的理由。
  其實一直都有衝動要買董橋的書,只是某年忽然發現,牛津為董先生出版的結集,心思花了不少,但開本種類也不少,大概就是每兩本換一種。當時就擔心,怎麼不為藏書人著想一下,到時一整排排開來,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煞是頭疼。
  終於,今天見到「董橋文集」,整整齊齊,簡簡單單,歡喜的很;現在望著,更是滿足。
  也看到新版《小風景》,開本和文集一樣,但卻又不是文集之一。有點疑惑。

  買的時候,心裡也想,近年董橋先生的小品越來越脫俗,寫的盡都是收藏家的風雅,我這等凡夫,品味固然欠奉,學習的資格恐怕也沒有,日後就算再來幾冊文集,我也未必會買會收藏。(哈哈,這當然是疏懶的藉口。)

  記憶中,每次逛書展過後都頭赤,今年同樣沒有例外。

看多一點: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nversations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近一個月進賬的書都沒有機會上架去,都疊在書桌上,除了《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連安穩下來的時間也沒有:我一直都放在背包裡。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是意外收穫。
  那天,長途跋涉幾經萬難才找到太子天道,為的是 Conversations。介紹說,這是 The Message 的一個新版本,特別的地方是包含了畢德生牧師的筆記,都是從他過往的講道、著作裡挑選出來的。又多一種譯本了——我始終相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我的器已不算少。
  準備付款,竟看到新書上架裡有潘執的名字!二話不說就一同買了回來。一直都在背包裡,因為想要作者的親筆簽名;一直都在背包裡,因為作者還沒有簽名。

品三國品三國.續漢武帝--王立群讀《史記》  易中天如日中天,是宣傳的策略。我沒有看過《百家論壇》就不好評論,但那天讀了兩三回《品三國》後,決定:買。
  三聯減價,三本七折,《品三國》搭《品三國.續》,再搭單買《漢武帝——王立群讀〈史記〉》。其實不能說是搭單,因為一直想買這本書。
  是因為熟悉,所以求知?身為中國人,想知道中國歷史是不消說的了,那麼,是因為去過英國幾年,所以想知道英國歷史?想想看又不通,我愛讀中國文學,但對英國文學卻提不起絲毫興趣。

西瀅閒話  陳源。陳西瀅。陳通伯。
  是誰?
  陳源,字通伯,筆名西瀅。
  我只懂粗略地分,他是五四時期的人物。和梁實秋、徐志摩一派,曾和魯迅多次筆戰。最近一次讀到他的名字,是在《瞎三話四——吳魯芹選集》。
  這本書叫《西瀅閒話》,看來已是絕版。網上找到蘇雪林的文章(題作〈陳源教授逸事〉),裡頭說:「陳源教授一生的作品並不止《西瀅閒話》一種,但人家提出陳源,便提他這部書。這部書好像成為了他的代表作。」

The Complete Peanuts 1950-1952  是巧合?這幾本書都在說。
  告訴。Conversations。品讀。閒話。

  倒有一本不說。
  The Complete Peanuts 1950-1952.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算是意外收穫。

  很地(指上司的上司的上司,他很地「宴請」我們一班同事,算慶功)吃完了君悅茶點後,走到修頓球場逛書展。
  書展明擺著是要賣書,分了三個區域:八折區,賣新書;半價區,賣半新不舊的書;十元區,賣雜書。新書八折沒大看頭,二樓書局的價錢。半價的書興趣不大,反而有些十元區的書很對脾胃。

香港之秋  待了大約個半小時,看中了四本書:《資治通鑑》、《史記》、《風月塘西》、《香港之秋》。頭兩本半價,後兩本屬十元區。其實十元區還有幾本書教我心動的,例如《在春風裡》、《一星如月》和《留德十年》(很懷疑這些書放錯了區域,《留德十年》應該相當暢銷,實在毋須低價清貨——怕是有缺頁吧)。
  只是,最後只買了《香港之秋》。雖然《資治通鑑》、《史記》每本只賣廿多元(再半價),但是為了要貫徹不再買簡體字的書,只得忍手。吳昊的《風月塘西》其實很有趣,筆錄了「碩果僅存」的恩客(?)在塘西的風月見聞,不過似乎沒有必要買一本回來。至於思果老師的散文本就想買,而且黃教授極力推薦他的文章,不買《香港之秋》是說不通的。

  這樣,就度了一個黃昏。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客  早兩天本來約了人吃飯,但要加班,只好臨時取消。
  吃過芋頭排骨蒸飯後,見時候早,就跑上開益書局逛。居然給我看到白先勇的新書《紐約客》,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難得的是書局正在盤點減價,有六五折。

  白先勇說不上是我喜愛的作家。除了會考時認真地讀過他的〈驀然回首〉,就只數早兩年讀他的《昔我往矣》,還有就是在圖書館斷續地看過一些《臺北人》。《臺北人》肯定是好書,姊姊早前就買了一本。而喬志高主編的英譯本也是好書(這是黃教授說的)。
  《紐約客》是白先勇的新作,也是舊作。上個月吧,看過一篇報道,說這本花了四十年的小說集終於出版了,連作者自己在後記都說:「我的出版人為等待出版這個集子恐怕頭髮都快等白了,目下只有六篇,也只好先行結集。」集子第一篇〈謫仙記〉寫於一九六五年,最後一篇 "Tea For Two" 寫於廿一世紀的零三年。〈謫仙記〉不過比〈永遠的尹雪豔〉遲了一期在《現代文學》發表,但《臺北人》早於一九七一年就出版了。

  有點急不及待,所以雖然正在看好幾本書(準確點說,是有七本書擱在書桌上),還是速讀了首兩篇:〈謫仙記〉和〈謫仙怨〉。
  這兩篇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說的都是中國人跑到紐約後的生活。以往從沒留意謫仙二字的意思,只隱約記得李太白別號李謫仙,是說他才華超凡,猶如是犯了天條被打落凡間的神仙1。但在《紐約客》裡,卻是指主角移民後生活仿似由仙境謫降至人間一般。更甚的是,她們似乎比李白更無奈。

  還不曾讀得真切,就此打住。

註:

  1. 《新唐書.李白傳》:「夜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集齊金庸了,可以笑傲江湖。
  只是,我那個笑傲江湖小分類就尚未有影兒。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鹿鼎記 鹿鼎記 鹿鼎記 鹿鼎記 鹿鼎記

  又一年了。
  好不容易等到打折。再過一兩天,就集齊金庸作品集了。
  買的速度比出版慢,但明顯比讀書快。還沒有認真從頭至尾重讀一套。

  不過,還是想說。
  大字版每一冊都有分題,《鹿鼎記》十個分題就是:初立大功、青木堂主、宮闈絕秘、孤島蛇群、少林風波、詭計多端、咬牙切齒、揚威塞北、智取神龍、告老退休。
  實在不能說自己愛讀金庸,遑論比作金庸迷。看著分題,只能記得個大概,但一到「詭計多端、咬牙切齒」就出事,講的是那件事呢?想不起。孤島蛇群,有點像《射鵰》裡頭,西毒領蛇上桃花島提親。最後的告老退休嘛,看「退休」看得有點怪,很現代呢!告老歸田不好嗎?很合小寶的老氣橫秋,當然,用他那句「老子不幹了」就更好。

  只差《笑傲江湖》。

鹿鼎記 鹿鼎記 鹿鼎記 鹿鼎記 鹿鼎記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意外。本來想找另一本書,但一入書店就看見架上《英倫采風》二至四冊,半價。所以幾乎想也不想,就拿到收銀處結賬。店員問:你自己有第一冊了吧?我答:沒有啊,但你們似乎賣光了。原來,還有貨放了在別的地方。很好,那我也要第一冊吧,湊成一套。

  林行止,香江第一健筆。一直很想讀他的文章,雖然聽聞他的政經並不嚇人,但自知對經濟沒有興趣,始終沒有認真讀過他在信報的專欄。這一次,難得碰上他《英倫采風》賣五折,是絕不可錯過的。衝動嗎?也許,也許不。
  對於英倫,到底有一絲感情。

  忽然想起,在自打嘴巴。那年書展,慨嘆董橋的字只值幾錢,但骨子裡,自己原來覬覦打折的書。無意自圓,更何況這也是無法改變的心態——繁體字書太貴了,同一本書,簡體字至多是五分之一價錢。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文大師如是說——中與西  掙扎良久,終於買了《語文大師如是說——中和西》和《金庸散文集》。
  掙扎,當然有原因。
  《中和西》輯綠了余光中多年來針對中文歐化而寫的文章,不要說對翻譯有用,當糾正以前學壞了手勢的中文也好。只是之後或會繼續買他的散文集,這幾篇文章就重覆了。
  不想買《金庸散文集》,因為只出了簡體字版。
  現在等不來了,簡直到了非買不可的階段。

金庸散文集  其實這本《金庸散文集》不是買給自己,而是買給姊姊的。雖然不是所有書局都入貨,但我居然見了兩次,本來想買,但因為期待繁體字版,只好忍手。而姊姊聽到金庸出新書,當然也想看看,可惜始終未能碰得上。
  嗯,再想,就算是一繁一簡也不算過份,到底是金迷呀!

  忍不住手翻來看看(實在不應該——現在是做功課的時候!)。散文集分為幾個部份:看戲、聽歌、品舞、賞畫、觀影、雜說、翻書、出版、寫作、遊記、訪談、讀史、後記,兩個字兩個字的,有點《笑傲江湖》回目的味道。「淡淡的書卷味」的分類(讀書、講座、影像、買書)似乎可以有些好一點的名稱。歌就全放在「曲.詞.歌.意」裡,而舞畫影我既不懂,和書卷的關係也不大。
  改為「讀書、聽講、觀影、買書」可以嗎?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