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夜翻開《詩海同遊》,重讀〈浪漫詩人〉。
  書買了多年,也讀過多次,依然覺得興味無窮。〈浪漫詩人〉一篇,說的是晚唐詩人杜牧。今夜重讀,為的是找一首七律。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杜 牧.〈九日齊山登高〉

(一)

  先抄一點釋義。
  翠微:淡青的山色,代指山;齊山亦有翠微亭。
  牛山沾衣:據《晏子春秋.內篇.諫上》、《韓詩外傳》記載,齊景公登牛山(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縣境),北臨國城,感嘆年華不能長久,人終有一死。一眾君臣涕淚沾襟。

  江水映照秋色,你我結伴登高。難得聯袂郊遊,可不要說些「日近黃昏」的喪氣話,今天且多喝一杯,盡情歡樂吧,這樣才對得起重陽佳節呢!更不要哭生哭死了——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嗎?

(二)

  印象中,杜牧是個公子哥兒,他筆下的七絕不少都流露風流不羈。這首律詩詠重陽登高,反映了杜牧的另一面。

  《詩海同遊》說,晚杜牧二百餘年的蘇東坡為此詩傾倒,曾稍作修改,填了一闋〈定風波〉: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蘇 軾.〈定風波.重陽(括杜牧之詩)〉

  這種技巧稱為「括詩」,手法是點到即止,妙不可言。
  比對之下,蘇詞六十二字中,杜詩五十六字用上了五十字(各版本或有差異)。主題基本不變,只是把原詩隱藏的字詞寫白了:「年少」、「不老」。

(三)

  在網上居然(!)又找到另一首括詩。同樣是長短句,出自再晚一點的朱熹: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需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淚沾衣。

朱 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字數幾乎翻了一翻,但只含杜詩三十多字。不過與蘇詞一樣,朱詞抒寫的主題也沒甚麼二致。在我看來,杜詩輕盈,蘇詞瀟灑,朱詞沉鬱。

  杜牧當時貶到池州任刺史,於重陽時節親臨齊山,賦詩舒展愁懷。周注《杜牧詩選》云:「全詩故作曠達之語,用老莊『齊彭殤、一死生』的虛無主義哲學,去排遣和掩飾感到虛度年華的悲哀。」胡注《杜牧詩選》則云:「全詩爽快健拔而又含思悽惻。」除卻首聯,詩中各聯上下一正一反,一氣呵成,不管讀詩的人只見其曠達(如我),還是體會箇中悲哀,讀來都感到詩人多少心存期盼。
  蘇軾選用的〈定風波〉詞牌,本身就給人灑脫明快的感覺,這也許要歸因於幾個二字短句。
  反觀朱熹的〈水調歌頭〉,多出來的字詞彷彿都教人惆悵:欲、何處、堪、是、非、人生如寄、何事、多少,隱隱抹去了原詩一正一反的對比,令整闋詞平添幾分蒼涼。〈杜牧登高與朱熹改詩〉一文認為朱熹「藉古人靈柩哭自己的悽惶」。

  讀著朱熹一句「人生如寄」,居然想到蘇軾另一首詞: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髣髴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 軾.〈臨江仙〉

(四)

  這陣子不過四月,怎麼會想起重讀杜牧這首詩呢?就算要應景,也該是〈清明〉,怎麼會是〈九日齊山登高〉呢?
  意不在登高,在乎括詩也。
  時至今日,〈九日齊山登高〉或許不及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般流傳廣遠,然而我們卻看到蘇軾、朱熹兩位大家不嫌學舌,竟然不約而同先後括杜牧此詩。
  這又有何關係呢?
  事緣這陣子,香港政府提交《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

  網絡上為此鬧得熱哄哄的,因為修訂後二次創作會定作違法的刑事罪行,因為修訂後轉載的人同樣違法,因為修訂後政府可以繞過版權持有人直接檢控牽涉二次創作的一干人等。
  雖然政府強調現在並不犯法的行為不會因修訂已變成犯法,但是網民依然擔心,恐怕修訂扼殺二次創作自由之餘,還會用來針對「惡搞」一類諷刺時弊的戲仿——坦白說,修訂通過後,政府難道還會記得說過的「澄清」嗎?除了「惡搞」,其實改編歌詞也是小市民熱愛的業餘活動。這樣的二次創作究竟對版權有多少損害呢?究竟可以有多少損害呢?

  聽說有贊成修訂的人說:「點解你有本事唔自己去創作呢?要喺人哋嘅創作基礎上面去搞一D嘢呢?
  對啊,連曠古絕倫的蘇軾朱熹都要拾人牙慧,我們這些蟻民倒不如全都關進牢獄裡去吃蚊子肉好了。

延伸閱讀:

  • 周錫䪖.《杜牧詩選》,「中國歷代詩人選集」,香港三聯,1985 年。
  • 胡可先.《杜牧詩選》,「古典詩詞名家」,中華書局,北京,2005 年。
  • 葛兆光、戴燕.〈《九日登高》見悲涼〉,《晚唐風韻——杜牧與李商隱》,「詩詞坊」,中華書局,香港,1990 年。文中指這首詩句句正話反說,「以悲情寫曠達,以曠達寫悲哀,在悲涼的句子裡羼入曠達的意思,又在曠達的句子中透出悲涼,呈現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傷。」
  • 〈杜牧登高與朱熹改詩〉,中國華文教育網,2009-10-27。http://big5.hwjyw.com/zyzx/jxsc/zgwh/200910/t20091027_33026.shtml
  • 王德请.《苏轼「抄袭」杜牧诗》,《酿梦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bc6430100d0fm.html

後記:

  即管立此存照(噢,這算侵權嗎?):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就《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作出澄清 (口筆澤言 - 悠悠我思 - 古往今來只如此).jpg
(2012-04-25 擷取自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04/24/P20120424051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