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篇是在王教授講完多元系統 (20051116) 後寫在 WebCT 的。

Subject 經典
Posted on Sunday, November 20, 2005 10:50pm

(一)

王教授不只一次提及翻譯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學科:其中一次指出翻譯一直是寄人籬下,時而中文系時而外文系,幾乎成了棄兒,但其實翻譯本身應該是一門跨學科的科目.另一次是說翻譯作品永遠也不可能提昇至國家經典的地位,因為它們的根源是外地,但從另一面看,翻譯其實可以有自己的經典架構.

聽王教授的課堂,知道翻譯在世界各地已經有了自己的學系、自己的研究,但在翻譯經典的形成方面還不很清楚.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當然先要確定我們是否需要經典.經典是否必須呢?我想某程度經典其實是會自然形成的,因為書海無涯,哪有人可以把書讀到透?自然有所篩選,無形中就產生了經典.另一方面,每個國家又會自編經典,引王教授的話,雖然很多時並非出自文學的角度,但到底叫做經典.

假設我們真的需要經典,那麼又如何為翻譯作品定出經典的規則呢?是看某一部翻譯在當地的影響嗎?還是譯作的銷量?要是只用 Skopostheorie,那又似乎不夠:譯者先要寫下他翻譯的目的,好等評審看著來核對譯文是否adequate--但用戶手冊大多譯得 adequate,那麼用戶手冊是否全都是經典呢?

Homles' map 似乎還沒有這分類,Applied 下的 Translation Criticism 可能有點相近.又或者,每一個分類各自都有經典?

(二)

最近看見網上新聞,說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在策劃出版一套名為「世紀文學六十家」的叢書。除了「魯郭茅巴老曹」外,還有沈從文、徐志摩、張愛玲、金庸、三毛、錢鍾書、北島、余光中等等。這又是經典的形成.

(三)

如果說,每一個朝代都有她的核心 (central position)(如詩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演義小說等),那麼清朝後的中國,有沒有獨特的體裁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