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龍 - 東拉西扯談阿嘉莎.克莉絲蒂 (2023) (淡淡的書卷味 - 聽講 - 東拉西扯談阿嘉莎.克莉絲蒂).jpg  好久好久沒有參與中大的城中讀書會了,要碰上有興趣的題目還真難,可見自己讀的書種實在很有限。
  這次讀的,是阿嘉莎.克莉絲蒂。講者是金龍,不認識,或許也不是真名。
  讀書會分兩部分,上半部略述 AC 的生平(講者如此簡稱 Agatha Christie),下半部自然是談她的作品。

  坦白說,AC 的生平軼事也知道一些,畢竟現在有維基大神,「史實」大剌剌的放在那裡任人取閱,而 AC 大概再也沒有甚麼秘辛出土了——最刺激有趣的當然是她失蹤那十一天的事1,但正如金龍所言,既然當年無法查證,如今連與她同時代的親友也都去世了,還能有甚麼新發現?AC 說自己失了憶斷了片2,就由她吧。

  雖說生平大概也知道,但間中實在需要 refresh 一下。例如,AC 第二任丈夫是考古學家,AC 每年都隨他出隊考察探險,《美索不達米亞驚魂》(Murder in Mesopotamia)的案發地點「很可能」就是他們一行人的住宿所在,書中死者「更可能」是以考古團中的一名領隊3為藍本。又例如,講者藉展示《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首版的封面4,指出 AC 他們當年真的乘搭過類似的汽船暢遊尼羅河。

  金龍還提及 AC 的另一些事,部分也見於他為讀書會特刊撰寫的文章5,就好像他見過 AC 考得助理藥劑師資格的證書,顯示她對毒藥的確頗有認識,難怪筆下兇手多能下毒殺人,且分量準確。數年前還有本書專論她所「配用」的毒藥呢6

* * *

  分享過後有答問環節。

  現場觀眾問到 AC 的小說能否以文學經典的角度分析,講者的回答挺有道理。
  小說之所以是文學,他覺得,對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必然有相當的描繪或呈現,但這一點對推理小說而言卻是難題:一旦對兇手多了筆墨,那就誰都知道兇手是誰了。
  這當然是快問快答。試想想武俠小說多少年來都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通俗讀物,就知道這是一道學術問題,日後未必就不會有入得了文學殿堂的推理小說。(找到一篇替推理小說辯護的文章,顯見一直有人在討論7。)

  不過,說 AC 的小說是經典卻毋庸置疑。
  AC 曾說,自己死了十年就沒有人會記得她,可自她第一部推理小說《史岱爾莊謀殺案》(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一百年前問世以來,各部作品至今依然再版不輟。
  再看數據,AC 是全球最暢銷的小說家,作品銷量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劇作,譯本更達 103 種語文8——這項健力士世界紀錄大概也奠定了謀殺天后 Queen of Crime 的經典地位了吧?
  而最巴之閉的,當然是她筆下的大偵探白羅在 1975 年「離世」時,《紐約時報》居然為他在頭版刊登訃文9。一個虛構人物!(要過了近 40 年後,才有人為另一個虛構人物在報刊刊登訃文,據說那還是影迷會落的廣告呢10。)

  當然,推理小說即使離不開那幾個套路、跳不出那幾個規則,自出現至今仍有不少變化,講者就提到從日本推理衍生出來的社會派。用維基百科的描述:社會派「某種程度上為反對本格派『流於紙上謎題遊戲』而生,強調推理小說不應只是推理,更應當反映並描寫現實社會」。如是觀之,AC 的小說似乎可歸類本格派——本格是日本用語,是正宗、傳統的意思,有日本推理小說之神之稱的島田莊司這樣說過:「所謂的『本格推理』,必須具備高度的邏輯性,而且永遠無法跳脫『謎團→推理→解謎』的架構。」 11

* * *

  今年上半年,我也一股勁的按出版次序看了二十來本白羅偵探小說。
  大概是看得太急,居然有點吃不消。
  還好,每讀完一本,都用星號評分,也盡量要自己寫一句感想,或者找一句值得記下的句子:

  • 手也許太緊,只評了兩部三顆星:《高爾夫球場命案》(The Murder on the Links) 和《羅傑艾克洛命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 看完《四大天王》(The Big Four)的感想是:A toast to the friendship between Poirot and Hastings!(印象中故事有點拼湊,但居然給了兩顆星。)
  • 《底牌》(Cards on the Table)就抄下這一句:"Our friend Mr Shaitana was not infallible,' he said. 'He may—it is just possible—have made a mistake… For me, I say one in four.'"

  多年前也讀過幾部白羅探案以外的小說,印象中最好看的是《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水平甚至超乎三顆星。
  也許,是時候暫別 AC 八十多本小說的長途賽了,就趁著這次讀書會來一個中場休息吧。
  要讀讀其他書了,書架上的書還多著呢。

* * *

後記:WY 說:「沒寫文章太久,會失卻敏感、人會變鈍,也會失焦。」斯言甚善。看這篇小文寫了三個月就知道了。

註:

  1. Tina Jordan, "When the World's Most Famous Mystery Writer Vanished",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6-11.
    https://www.nytimes.com/2019/06/11/books/agatha-christie-vanished-11-days-1926.html
  2. "Agatha Christie", Wikipedia. Accessed on 2023-10-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gatha_Christie#Disappearance:_1926
  3. "Katharine_Woolley", Wikipedia. Accessed on 2023-10-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tharine_Woolley#Agatha_Christie
  4. Death on the Nile First Edition Cover 1937, Wikipedia. Accessed on 2023-10-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Death_on_the_Nile_First_Edition_Cover_1937.jpg
  5. 金龍.〈東拉西扯談 Agatha Christie〉,《讀書會二十周年特刊 2023》,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2023。
    https://www.cuhk.edu.hk/oge/ebooks/bookclub20/
  6. Kathryn Harkup, A is for Arsenic: The Poisons of Agatha Christie, Bloomsbury Sigma, 2015
    https://www.bloomsbury.com/uk/a-is-for-arsenic-9781472911322/
    徐仕美譯.《A 代表砒霜:阿嘉莎.克莉絲蒂的致命配藥室》,麥田,2023。
    https://www.cite.com.tw/book?id=95531
  7. 林斯諺.〈文學不純就砍頭?替推理小說辯護〉,「泛哲學」專欄,哲學新媒體,2018-09-05。
    https://philomedium.com/blog/80493
  8. "Most translated author",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17-03-07. Accessed on 2023-10-11.
    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om/world-records/67389-most-translated-author
  9. Thomas Lask, "Hercule Poirot Is Dead; Famed Belgian Detective", The New York Times, 1975-08-06.
    https://www.nytimes.com/1975/08/06/archives/hercule-poirot-is-dead-famed-belgian-detective-hercule-poirot-the.html
  10. Lauren Hansen, "Walter White isn't the first fictional character to get an obituary", The Week, 2015-01-11 (rev.).
    https://theweek.com/articles/459204/walter-white-isnt-first-fictional-character-obituary
  11. 周若珍.〈島田莊司:我非常擔心本格推理在日本逐漸消失〉,OKAPI 閱讀生活誌,博客來,2011-09-14。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8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