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 為何還等待 趁大家也在
時間在流動 橫過目前 往下秒開
就趁這分鐘 來一個合照
捱完還識怎麼笑 辛苦極 過活還是精彩

沒有小悲哀 想不起 到底多被愛
共你縱是塵埃 渡紅海 再行下去大概

還有恩典開遍面前 寒季終必回暖
前面會有甚麼樂園 靠人沿途發現
只需要相信它不遠

別怨這一生 如此過下去
明晨仍可於這裡 這小事 有人全力爭取

學會小小的都感激 亦算得樂趣
願以後盛和衰 亦容許 我陪著你面對

難道看別人先看見 風光我們已獨佔
如我們還怨 明日好運會轉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前面會有甚麼樂園 靠人沿途發現
只需要相信它不遠

幸福並不很遠 你還在我身邊
心足了 一切都不欠

容祖兒.〈明日恩典〉
舒 文曲.黃偉文詞
(英文歌詞引自英文聖詩 "Amazing Grace",John Newton 作詞,副歌旋律為 New Britain 調。)

(一)

  也許因為我對流行曲太沒有偏見,所以我要為容祖兒的〈明日恩典〉說好話。

  記得這首歌派台時,見過有弟兄搖頭皺眉。我不曾做過訪問,收集人數比率或箇中原因,我只會躲在房子裡想:這實在是出於宗教的感情吧,優美屬靈的聖詩居然變成不莊不重的流行曲,難免惹來反感。
  忘了是投票還是統計,說 "Amazing Grace" 是古今最受鍾愛的聖詩。Cyber Hymnal 這樣寫:"[Amazing Grace]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hym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 a television documentary was even made about it." 最近就有電影取名 Amazing Grace (《奇異恩典》),講述與詞人相關的故事——這齣電影在香港當然不會賣座。

(二)

  有一次跟綿羊老師提起〈明日恩典〉,她說了些甚麼呢?忘了,大概是不喜歡吧。我沒有再問原因——現在想來,理應要問,不為別的也要為這篇稿子。

  又有一次和綿羊老師互通電郵,我說:我不大能接受把流行曲變成聖詩。她說:音樂畢竟是中性的,只要流行曲令你感到「神聖」,把它變成聖詩並不為過。要知道,在馬丁路德的時代,很多聖詩正是當時的流行曲。
  我一貫的想法是:寫聖詩,一開始就是為神而寫,動機(又或者「目的」)純潔;而寫流行曲,大多是為了要流行,對象是人,是消費者,為的是要大行其道,要唱到街知巷聞。兩者相當不一樣。基於這一點,我不很接受把流行曲變成聖詩。

  凡事總有例外,我就很喜歡 "I Cannot Tell",一首源自愛爾蘭民歌 "O Danny Boy" 的聖詩。
  我沒有再想下去,理清自己對流行曲變成聖詩的看法。

  然而,對於把聖詩變成流行曲,我卻沒有這些顧慮。流行曲變成聖詩,我當時在電郵裡下的結論是:神可以把詛咒變成祝福。現在,聖詩變成流行曲,結論理當是:把祝福送給更多人。
  這結論要用得合宜。變成流行曲不等於可以變得隨便。一首感動得令人掉淚的聖詩實在沒有必要變成叫人傷心欲絕的失戀歌——我們有太多這樣的流行歌了。這個例子其實有點杞人憂天,沒有多少流行曲創作人會改編聖詩。
  所以〈明日恩典〉是例外。它成了例外,也許因為它太流行,流行到連未信主的人都知道,都會哼。

(三)

  〈明日恩典〉裡頭,神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你」。信神變成信人,也就是信自己;「被尋回」的人開始「靠自己」尋找樂園。這當然有違聖經,這我不否認。但我要借用綿羊老師那一句「音樂是中性的」,只要用得合宜,流行曲依然可以令人感到「神聖」。而且歌詞並沒有過了火位,算是勵志的一類。
  但我想說,我們該慶幸,也該感恩。因為〈明日恩典〉的訊息仍然正面,黃偉文甚至沒有扯上愛情。編曲雖然不再像聖詩,但也帶有朝氣,予人活潑的感覺。更難得的是保留了聖詩兩句歌詞:"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Wretch,解作不幸而可憐的人,又或者卑鄙的人。兩個解釋都通:恩典何等甘甜,拯救我這樣可憐的人;恩典何等奇異,拯救我這個卑鄙的人。我一不知道為甚麼黃偉文會留下這句歌詞,二不知道容祖兒唱的時候會想些甚麼,三不知道歌迷唱卡拉OK時會否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我只相信,神看顧世人,也許把〈奇異恩典〉流行化(甚至商品化)來得太間接,但我相信,香港人能夠聽到這類歌,依然是有福的。

(四)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I have already come;
'Tis grace hath brought me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me home.

The Lord has promised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dures.

Yes, when this flesh and heart shall fail,
And mortal life shall cease,
I shall possess, within the veil,
A life of joy and peace.

The earth shall soon dissolve like snow,
The sun forbear to shine;
But God, who called me here below,
Will be for ever mine.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d first begun.

"Amazing Grace", first published in Olney Hymns
Words: John Newton (last verse, not found in Olney Hymns, is believed to be taken, by Edwin Excell, from the hymn "Jerusalem, My Happy Home")
Tune: New Britain; some attribute to James P. Carrell and David S. Clayton

  手頭上有四組〈奇異恩典〉的中文歌詞。先是在教會詩集《頌主新歌》的版本,之後有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ACM)《祢是王》敬拜讚美專輯的版本,再來有歌唱家陳供生的版本,最後就是為電影《奇異恩典》重新編曲譜詞的版本。

奇異恩典 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 今被尋回
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 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 即蒙恩惠
真是何等寶貴

許多危險 試煉 網羅
我已安然經過
靠主恩典 安全不怕
更引導我歸家

將來禧年 聖徒歡聚
恩光愛誼千年
喜樂頌讚 在父座前
深望那日快現

〈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佚 名譯

  英文原作有七節,四個中文版本中節數最多的是第一個,有四節。這該是唱得最多的版本,因為大部份詩集都會選錄。別的詩集用辭或有出入,但和這個版本一樣,中文歌詞是最忠於原文的,我們很容易看出它對應著英文版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七節。譯得忠實當然和它沒有和廣東話「掛鈎」有關。正因為沒有粵語九聲的纏累,意思相對準確。只是查過幾本詩集,都沒有註明翻譯的詞人。

奇異恩典 甘美難言
除我一身罪愆
令我不再淪落黑暗
重見真光指引

榮美恩典 將我撫慰
晴雨甘苦何畏
屬天的愛 無限恩惠
隨我一生一世

〈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唐桂成譯

  第二個版本是我最喜歡的版本。它最短,不只因為只有兩節,而字數也是最少的。第一節明顯對應原詩的第一節,而第二節可說是其餘各節的撮要,但說是唐桂明重新填上也無不可。
  喜歡這個版本,除了因為它是廣東話之外,還因著第二節的歌詞。第二節歌詞看似太概括太膚淺,不及原詩細緻,我反倒覺得它直接地講出了恩典給我的安慰。

奇美的救恩 聲似蜜甜
來救失喪的罪魁
是祂願親自來 尋覓把我召回
盲去的眼睛開見

來到天家 歌唱未停
崇讚尊貴的羊羔
日光月光不再 年日也無盡頭
唯有不歇的歌唱

〈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陳供生譯

  這個版本和上一個一樣,只有兩節。第一節貼近原文,第二節看來是建基於原詩最後一節的。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神賜恩典無邊
昨天活於黑暗 蒙著的一雙眼
神教我一切都可見

纏我枷鎖 主已摔破
雲裡可找到陽光
昨天失喪 神是我這生的寄望
扶我風雨中走過

慈愛的一對手 給我自由
如我的知己良友
十架熱血盡流 神是愛源頭
唯有祢犧牲拯救

無數險阻 風雨滂沱
無畏堅決向前往
亮光為我導航 懷著你賜給的盼望
陪我飛奔天國

王菀之.〈奇異恩典〉
New Britain 調.蔡志浩詞
電影《奇異恩典》主題曲

  最後一個是電影主題曲的版本。雖然歌詞有四節,但基本上沒有一節和原詩對應;第一節已算是最貼近原詩的了。聽著王菀之的歌聲,楊鎮邦的編曲,那介乎詩歌和流行曲之間的,有點不慣,有點尷尬。
  不過,到網站搜查一下,發現第二節可能是翻譯自為電影而附加的歌詞的:

My chains are gone, I've been set free
My God, my Savior has ransomed me
And like a flood His mercy reigns
Unending love, amazing grace

(By Chris Tomlin)

(五)

  四個中文版本,只有第四個沒有談及罪,這會和它是電影主題曲有關嗎?明擺著是基督教電影,歌詞也有宗教詞彙:神、主、十架、天國。但為甚麼不談罪呢?我們若不是罪人,耶穌又何須犠牲?沒有罪,「十架熱血盡流 神是愛源頭/唯有祢犧牲拯救」似乎就沒有著落了。
  有趣的是,原詩也沒有罪這個字。

  原詩作者是英國的牧師約翰牛頓。他小時候雖曾聽過母親的教導而認識神,可是,到他七歲時,母親離世。之後,他開始過放任的生活。十一歲便跟父親出海;父親希望他能子承父業,在船運工作。後來,也許是他太頑劣,也許是神要磨練他,輾轉之下約翰居然成了奴隸的僕人,還要是黑奴的僕人。要知道,當時本來是白人的天下,約翰本身也是在販賣黑奴的船上工作。這段日子不長也不短:不短,因為到底是在受苦;不長,因為他並沒有因此覺醒。
  但神並沒有丟棄他。終於,在一次航程中,約翰經歷了約拿般的遭遇:風暴、巨浪。自此,他認真地探索信仰,向神回轉。接著又學習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卅九歲當了牧師。〈奇異恩典〉一詩就是預備講道時寫成的。這篇講道 "Faith's Review And Expectation",經文是〈歷代志上〉17:16-17:「於是大衛王進去,坐在耶和華面前,說:『耶和華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甚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神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神啊,你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
  這就是〈奇異恩典〉。

  罪呢?第一節的一句:"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於我,並不只「我罪已得赦免」,也不僅「除我一身罪愆」,卻正如第三個版本裡說的「來救失喪的罪魁」。的確,唱著這一節,會想起保羅說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這一點,《中信傳書》零四年十月號也曾談及。)
  今年是英國廢除黑奴買賣二百週年紀念。約翰牛頓,一個曾在販賣黑奴上有份,又曾身受為奴之苦的人,用自身經歷寫出了聖詩〈奇異恩典〉,於是也就有了電影《奇異恩典》。

參考:

  1. 銘心.〈訪《奇異恩典》詩歌作者——約翰牛頓: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中信傳書》二零零四年十月號。http://www.ccmhk.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2845&Pid=16&Version=71&Cid=37&Charset=big5_hkscs#.UsWNo17xvDc
  2. "Amazing Grace",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azing_grace
  3. "John Newton",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Newton
  4. Amazing Grace official UK web site. http://www.amazinggracethemovie.co.uk/
  5. The Cowper and Newton Museum web site. http://www.mkheritage.co.uk/cnm/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