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追風箏的孩子  看完《追風箏的孩子》。
  好久沒有看新小說,翻譯小說就更久了。
  知道是暢銷書,但還是提不起勁兒,倒是同事借給我才肯看的。

  我其實不懂鑑賞小說,實在連欣賞都不大懂,是倪匡筆下「看熱鬧」的一類讀者。
  但還是手癢,看完後總想寫點東西。

(一)

  這本小說到手之前,已經傳閱了好一段時間,聽說有位同事不幾天就讀完呢。隨意在網上瀏覽,不難碰到「一開始就停不下來」的讀後感。而我,每兩三晚讀三兩章,花了幾個星期才看完。始終沒有追看下去的衝動。
  這也許是因為小說初段的文筆翻譯味較濃。想是譯者開始動筆不久,不大習慣情節的推進吧,而且我也消化不來太多關於阿富汗的資料。大部份書評的重點都是「要知多點阿富汗就不可錯過這部小說」,但我既然只看熱鬧,那些資訊無疑令我覺得繁瑣。
  但一路讀下來,卻發覺,越往後看故事越見精彩。現在回想,基本上小說的前半部就是為了結尾而舖排出來的(!),前半部不少情節是後半部的影子。
  阿塞夫。前半部,他還小的時候侵犯哈山;後半部,他手執大權的時候侵犯哈山的兒子索拉博。一本書只得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顯然是作者的悉心安排。
  前半部阿米爾眼白白看著哈山受辱,後半部他拚死救出受辱的索拉博。
  哈山和阿米爾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哈山天生的兔唇得手術改善,阿米爾的嘴巴卻因手術而留有疤痕。
  當然還有阿米爾的心願:「我雙手沾滿哈山的血;我祈求真主不要讓我這雙手也沾上他兒子的血。」
  甚至連阿米爾的父親,「一個在兩半之間被拉扯的人」,都是結尾的伏筆:阿米爾是一半,有名份受認可,也是父親罪孽的化身;哈山是另一半,無名份無特權,卻是父親高貴的遺傳。
  歷史在重複,小說也在重複。
  要等。等到最後,才感受到小說的魅力。

(二)

  小說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自然是「為你,千千萬萬遍。」但我留心的卻是:「允諾孩子是危險的事。」說這話的,是大使館的雷蒙.安德魯。故事證明他沒有說錯,因為索拉博以為阿米爾騙他,狠心割脈自殺。
  為甚麼允諾孩子危險呢?我想,因為小孩子年紀小,以為世界是黑白分明的。
  世界當然不是黑白分明的,甚至不只是兩極中有灰色地帶,而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人大了,漸漸認識事情難盡人意,好心會做壞事,毒藥會披糖衣。但小孩子還未懂世界的弔詭大人的苦衷,只知道勾過手指就作數,哪會想到大人的承諾要用合約法律來維繫呢?
  尤其是索拉博,因為他爸爸是高貴的人。阿米爾在他無助的時候前來拯救,到這個徬徨的孩子開始信任他的時候,他又應允得如此斬釘截鐵,小小的索拉博怎能接受這個承諾有變呢?

(三)

  追風箏的,有哈山,有阿米爾。
  究竟追風箏的,是人,還是孩子呢?

20080724: 星期六剛巧讀到陶傑一篇淺述歷來「黑暗的」奧運會(〈記憶的陰暗角落〉,Clip,Issue 007),其中一屆就是八零年的莫斯科奧運。那一年,很多國家追隨美國,杯葛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就是出席的國家也以奧運會會旗代替國旗。讀著才記起《追風箏的孩子》前段提過那些「俄國佬」。互聯網資料顯示,雖然有達六十四個國家杯葛那年的奧運,但有趣的,是大家在這邊廂替阿富汗抱打不平,阿富汗卻在那邊廂當參賽國。
陶傑又提及林子祥的一首歌;當年大家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呢?

莫斯科 新姿態新景況
新風采 新氣象 充滿紅場
Moscow 歡呼似歌聲唱
火把似旭日亮 驅去嚴寒

它竟解去了似鐵冰霜
它竟充滿了鳥語花香
它竟激發了友愛之光
如換上自由的新裝(全為了健兒心中理想)
Hay Hay Hay Hay!

Moscow Moscow 精英早已天下藏
今天公開的較量 Wo Ho Ho Ho Ho Hay!
Moscow Moscow 聲嘶呼叫心若狂
聲聲鼓舞心向上 Wa Ha Ha Ha Hay!

Moscow Moscow 高峰等那好手創
新績舉世都仰望 Wo Ho Ho Ho Ho Hay!
Moscow Moscow 掌聲響似天上雷
歡呼聲似海裡浪 Wa Ha Ha Ha Ha!

莫斯科 得失處之自然
多參與 多鍛鍊 心意向上
Moscow 今天也許失意
他朝也可較量 只要自強

林子祥.〈世運在莫斯科〉
R. Siegel 曲.鄭國江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