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鬼狂想 x 香夭 (2016) (淡淡的書卷味 - 看戲 -《賣鬼》x《香夭》).jpg

  當然是〈香夭〉二字吸引我。

(一)

  某天收到光華的電郵,宣傳有這麼一個舞臺節目「一晚連場兩齣越界演出」,劇目叫《賣鬼狂想》x《香夭.生死相許蝴蝶夢(捌拾大版)》。
  而這一回,《賣鬼》是京劇,《香夭》是粵曲演唱會。

  定伯賣鬼的故事我是大概知道的,〈香夭〉當然更知道。
  話雖如此,叫我驚喜的卻是《賣鬼》。

(二.一)

  《賣鬼》是京劇,本來怕聽不懂,但其實沒有濃濃的京片子,加上有字幕,總算沒有走漏。
  宣傳說「破格變出新時代小劇場」,最明顯莫過於加插了一些英文、一些流行曲、一些爛 gag,還有和觀眾互動交流。這些新元素確實令演出生色,毫無冷場。我不知道傳統劇迷怎看,也不知道這是否傳統藝術的出路,但至少在場的觀眾反應很不錯。
  「清新可喜」是我在問卷中的短評。

(二.二)

  故事取材自六朝怪異之談〈定伯賣鬼〉。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了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當時石崇有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

干 寶.《搜神記》卷十六

  臨危不亂、情急智生、機智鎮定、智勇雙全、足智多謀、沉著應變,都是給定伯的推崇讚許,在在推銷人定勝鬼的道理。
  卻說這故事另有一重寓意。
  自始至終,鬼對人沒有惡意,可人對鬼卻不安好心:扮鬼,哄鬼,賣鬼。那是因為鬼就必然是惡的?還是人終日所思想的才盡都是惡呢?搞不好,這還是老話「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註腳。

  《賣鬼》另一個狂想,就是賣鬼這活動不斷重複:你騙我買你的羊,那我只好騙他買你賣給我的羊。場刊裡〈經典再狂想〉一文中,記下了這齣劇的循環敘事結構:「循環產生了無助感,我買羊、被騙、被陷害,然後我變成了一頭羊,再一次被賣、被騙,這個戲看到最後會感到有點難過,角色都走不出去了,也是一種隱喻。」
  是的,世事就是不斷的在重複、輪迴,只是演員不同罷了。正如有人說:「日光之下無新事。」又有人說:"Everything that needs to be said has already been said. But since no one was listening, everything must be said again."
  所以我嘮叨,所以我一問再問。

(三.一)

  至於粵曲演唱會,對於不諳唐氏曲目的觀眾如我,幾十首曲詞的串燒是太多了。整場戲分了五折,似乎是一個故事,但由於詞曲選取自不同劇目,難免予人時代錯置的感覺。
  回來後看宣傳片,才發覺原來是自己錯了。製作人說:選曲和分折大有關連,內容反映了個人、香港,以至世界的情況,全因歌詞所盛載的不單是劇情,還有人生道理、人生觀。
  只得承認自己看得太表面太膚淺了。

(三.二)

  最後當然以〈香夭〉作結。
  熟悉的〈妝台秋思〉,熟悉的砒霜合卺。

(旦)倚殿陰森奇樹雙
(生)明珠萬顆映花黃
(旦)如此斷腸花燭夜
(生)不須侍女伴身旁 下去
(眾侍女)知道

(旦)落花滿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薦鳳台上
   帝女花帶淚上香 願喪生回謝爹娘
   我偷偷看 偷偷望 佢帶淚帶淚暗悲傷
   我半帶驚惶 怕駙馬惜鸞鳳配 不甘殉愛伴我臨泉壤
(生)寸心盼望能同合葬 鴛鴦侶相偎傍
   泉台上再設新房 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
(旦)唉 惜花者甘殉葬 花燭夜 難為駙馬飲砒霜
(生)江山悲災劫 感先帝恩千丈 與妻雙雙叩問帝安
(旦)唉 盼得花燭共諧白髮 誰個願看花燭翻血浪
   唉 我誤君 累你同埋孽網 好應盡禮揖花燭深深拜
   再合巹交杯 墓穴作新房 待千秋歌讚註駙馬在靈牌上
(生)將柳蔭當做芙蓉帳 明朝駙馬看新娘
   夜半挑燈 有心作窺妝
(旦)地老天荒 情鳳永配痴凰 願與夫婿共拜相交杯舉案
(生)遞過金杯 慢咽輕嚐 將砒霜帶淚放落葡萄上
(旦)合歡與君醉夢鄉
(生)碰杯共到夜台上
(旦)百花冠替代殮妝
(生)駙馬盔墳墓收藏
(旦)相擁抱
(生)相偎傍
(合)雙枝有樹 透露帝女香
(生)帝女花
(旦)長伴有心郎
(合)夫妻死去與樹也同模樣

任劍輝、白雪仙.〈帝女花.香夭〉(調寄〈妝台秋思〉)
王粵生編曲.唐滌生填詞

  感人心催人淚的,究竟是世顯長平的情義,還是〈妝台秋思〉的曲調,抑或是唐滌生的文字,甚或是任白的唱做呢?只怕誰也說不上來。大概自《帝女花》一出,他們就從此渾然成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開了。

(四)

  一晚兩節目似乎太貪心。是會消化不良的。

附記:

(一)

  《搜神記》成書於晉代,主要集錄民間神異鬼怪的傳說。此外,《太平御覽》亦有這個故事,引自《列異傳》。《列異傳》有說是曹丕所撰,同樣是六朝時期流行的志怪小說。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提及定伯賣鬼這個故事,用的就是《太平御覽》的版本。

  臺灣有兩篇文章對《賣鬼狂想》既有記錄亦有評論,可以讀讀,略知劇作一二:

(二)

  《帝女花》是戲曲,有角色,也有動作表情,上文僅抄錄詞句。有三本書值得細讀:

  • 《辛苦種成花綿繡——品味唐滌生〈帝女花〉》,盧瑋鑾主編,阮兆輝、張敏慧等著,三聯,香港,2009 年。
  • 《唐滌生戲曲欣賞(一):帝女花、牡丹亭驚夢》,葉紹德編撰,張敏慧校訂,匯智,香港,2015 年。
  • The Flower Princess - A Cantonese Opera, written by Tong Dik Sang, translated, edited and introduced by Bell Yung, assisted in translation by Sonia Ng and Katherine Carlitz,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2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