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又再一次想到生死。

  今晚看《相約星期二》,話劇 Tuesady With Morrie 的中文版,鍾景輝盧智燊主演。是載譽重演,上一回知道得太遲,知道時已經演完了。
  姊姊說,〔雖然喜歡 Tuesady With Morrie 原著〕,但要不是 King Sir 主演,就不會來。要不是姊姊有興致,我大概也是不會捧場來的。

  《相約星期二》說的就是生和死的問題,上次匆匆寫過讀後聯想,但這一次看,卻沒有太多記憶。
  說再一次想到生死,是因為早兩天打算寫「一系列」的生死文章,題目都擬好了,叫〈生死 @ 2007102x〉,以後一想到生與死,就換一換日期,假以時日,就可以看看自己對生死的看法:是長進了,還是原地踏步?

(二)

  舞台劇看得實在不多,記得的只有五部,且多是近幾年看的。早年唸預科時看過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之後,就到了前兩年的《牡丹亭》和《萬曆十五年》,以及最近的 The Woman In Black 和今晚的《相約星期二》。

  看劇的能耐和語文能力是有關係的,Oscar Wilde 的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我就是糊裡糊塗看完的,似乎有負 Mrs Trim 的厚意。(預科時還看過另一些,但都沒有印象了。)十年後的 The Woman In Black 說是驚慄劇,可看完到現在也還沒有搞清楚有多嚇人。《牡丹亭》是附庸風雅之作——我哪懂崑曲呢?都是衝著白先勇而來,又以為看劇可以當成是讀原著的預備功夫,到如今、一部《牡丹亭》依然擱在書架上。抱著同樣的心態看《萬曆十五年》,至少同聲同氣,廣東話豈會不明白呢?結果……

(三)

  話劇的對白是新譯的,沒有採用原著的中譯。最明顯的分別當然是譯名:主角 Morrie 譯為慕理,作者 Mitch 譯為明哲。記得童教授說,不要把人名譯得太像中文名,要讓人知道是他們是外國人。那麼,慕理和明哲就實在太像中國人的名字了。不過,這其實是翻譯的偏好,沒有對錯之分。嵌理於名相信是譯者陳鈞潤刻意的,整個故事就在說理,生與死的道理,而把兩個名字譯作一對相信也是刻意的,因為——用慕理的話——兩個人都「光芒四射」,是一對兒。

  反倒是 hea 一字比較古怪。故事講到,明哲以為自己工作比求學努力,慕理知道一定高興。怎料慕理居然說:「Hea 得就 hea,唔通等到做嘢至嚟 hea 咩?」當然有道理。不過,故事發生在一九九五年,hea 這個字該還沒有出現。本地化很好,絕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不過總覺得時空交錯……

(四)

  兩個半小時,兩個人,沒有冷場,很自然的一齣話劇,只是開場時盧智燊唱獨腳戲有點誇。King Sir 當然演得好,一出場就戲味十足,詼諧時詼諧得像活寶,嚴肅時嚴肅得像考官。

  場刊印有十多句慕理說過的話,有中有英。第一句是 "Are you at peace with yourself?" 那是十六後重會明哲時慕理問的問題:「你是不是心境平和?」變作口語,King Sir 問:「你係咪心安理得?
  對,心境平和不過是一時的心理狀態,心安理得才是累積的生命記錄。
  你係咪心安理得?

相約星期二 (2007) (淡淡的書卷味 - 看戲 - 相約星期二).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