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與牧師合作,一同為教會周年紀念的主題曲填詞。
  依著旋律的格式,我先寫了三段正歌和兩段副歌(就是AAB+AB)。牧師審訂後,加了正副歌各一段,補充內容。可是,我居然大刀闊斧,將牧師兩段歌詞裁成一段正歌。現在回想,當時膽子實在大,雖然自覺有理,心裡仍不免忐忑,幸而牧師開明,對改動全盤接受。

  算是閒話。
  但不全是閒話。

  枝竹拼豬手有戲謔成份,取材自牧師一節歌詞:胝足胼手。
  這成語不算常見,但大家都會猜到它的意思:一同辛勤努力。胼胝,手掌足底因長期磨擦而生的厚皮。但一問起怎樣讀,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讀得對。最多人會讀「抵足併手」——這叫有邊讀邊,連張英才也是這樣讀呢1。查字典,讀音該是「知足便手」,便宜的便,陽平聲。

  本來填詞力求簡單易明,可是我絕不反對用深澀的字2,我在乎的是意思準繩,而這成語用起來還算順手,至少比互相砥礪、摩頂放踵等易明一點。但我終究還是刪了這四個字,原因之一是我過不了自己的一關,這種似易實難的字詞著實會害人錯讀。

(二)

  近年正字正音運動大行其道,頗教人無所適從。究竟是異體異讀,還是字詞進化呢?眾說紛紜。
  有時連字典也未必就信得過。所以胝足胼手一詞,字典的讀音「正確」嗎?我不知道,但我選擇相信。手頭上的《唐宋詞格律》附有〈詞韻簡編〉,一查,原來「氏紙底低」同屬第三部。今天「氏氐」的讀音分了家,也許是過了這許多年,字音總會起變化吧。而以「并」為偏旁的字,雖然讀音大多與「并」相近,如「拼併餅」,但其實還有另一分支,如「駢」。

  可是有一些字明顯是錯讀,但大家似乎不以為意。如「酷」,明明是唸陽入聲「斛」(/huk/),但越來越多人讀作平聲「浩」,很 cool 的人忽然變得浩氣凜然。
  中文字有時也確實弄人,像「仔細」要唸「子細」,然而現在開始有人唸「濟細」了,總以為他們記掛著「仔細老婆嫩」。

註:

  1. 無綫電視劇《金石良緣》。
  2. 我懂的深字不多,填詞填過最深的字怕是「攫」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