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銅聲同氣》潘執事寫了一篇〈改良現代聖詩〉,讀過後覺得意猶未盡,也想班門弄斧一下。

  很贊同文中說的,現代中文詩歌的歌詞質素實有待改善。不過,我對歌詞的標準比潘執事的或會更嚴。他的標準有三,一是神學思想正確,二是中文能力相當,三是內容思路清楚。

  內容思路、中文能力這兩項,不只填詞,基本上是寫中文必不可少的條件。神學思想,比之當然更形重要,所以我們在《世紀頌讚》歌集裡找到唐佑之博士擔任神學教義編審。

  但在這三個標準中,我還要加上一點,就是歌詞一定要配合曲調。這一點是針對廣東話創作的,因為只有廣東話需要倚聲填詞。相信大家在唱傳統聖詩的時候,不免會覺得怪怪的吧,每個字唱出來都好像變了另一個字似的,這主要由於粵語有九聲,聲調有所偏差就會變成另一個字、另一個意思。

  填詞其實是一門學問,有點脫胎自我國的詩詞歌賦。不過每種文體都有它最璀璨的時代,漢賦唐詩宋詩元曲,但這些畢竟都過去了,也如潘執事說的:「可惜現代人是太忙了,哪有心情寫詩?」不過,現在的歌詞,多少和詩詞曲有些關係,所以,倚聲填詞就像填詞牌曲牌一樣,而不合律就是不依平仄一樣,(手緊一點的連不押韻也算犯錯)算不得是詞。當然,把關的一定是內容思路清晰和正確的神學思想,絕不能因音害義。

  潘執事用了幾句歌詞做例子,較多的是引自〈請差遣我〉。這裡就容我也當一下評論員,批評一番。但請留意,我下面的提議不一定好,大家也不一定都同意。現在先看看歌詞:

感慨!造物與尊貴,褪色、墮落、變更;
百載磨練、律法指引,未夠銳變這罪民;
主卻降世,掛十架成贖祭,已粉碎罪權勢;
頃刻間會驟見天國來臨,誰可替我預告?

驚歎!叛罪與歪理,已消耗盡眾生;
痛心世間尚有萬民,十架大愛總未聞;
天國已近,世代快成絕韻,要甦醒真愛心,
天天的努力去搶救靈魂,誰可替我做到?

請差遣我,替你宣告,你是神!
誰亦需要,悔改歸向,神治國度,請差遣我。
請差遣我,替你宣告,全地每一顆心都願歸你,
成為活祭,見證真理,請差遣我。

請差遣我
吳秉堅曲.梁沃厚詞

  我猜想「造物與尊貴」是類近潘執事筆下的第二個意思:詞人感慨人類在一眾受造物中雖然甚為尊貴,但是依然頑梗悖逆。我想,這一句可改作「被造(受造)縱尊貴,褪色、墮落、變質」:雖然「質」字不押韻,但可以補「變更」一詞沒有貶義的欠缺。「未夠銳變這罪民」一句,我不能肯定詞人指的會否是一眾神的子民。依潘執事的斟酌,或可易為「但卻未灌醒罪人」、「但卻未變改罪人」、「未變是眾多罪人」。我也不能肯定有沒有「銳變」這一個動詞,「蛻變」倒是有的,不過多部詞典都說帶有貶義。

  第二段頭兩字「驚歎」的用法可能也有問題,因為「驚歎」是褒義詞,是「驚訝地讚歎」的意思,難道詞人真的「驚歎」壞種子在人心萌芽生長?只好改以「悲嘆」。「叛罪」一詞又是否成立呢?叛逆罪嗎?是否可以用「罪行」代替呢?也許直接用「叛逆」還更清楚。中段的「絕韻」,也是褒義詞,要改。這個要改甚麼呢?我還沒有靈感,大家不妨細想一下。

  主歌的最後一句無可奈何要加標點,因為說話的人改變了,說「誰可替我預告、做到」的很明顯是神(見〈以賽亞書〉六章八節)。這個轉折,要嘛改我做你,保持信徒是唯一說話的人;要嘛加上引號——當然,這只是文字上的執著,唱歌的時候分不清楚。

  副歌有沒有問題呢?當然就是潘執事點出的「神治國度」。但我卻想從另一方面看。跟據旋律,要宣告的不只是「你是神」,而是整句「你是神,誰亦需要悔改歸向,神治國度」,那麼,悔改歸向的對象就該只有一個,那就是神。整句歌詞應該是說:誰亦需要悔改歸向你——神。後面神治國度變得多了出來。我建議的會是將之改為「回復潔淨」。

  舉這許多「缺點」不是吹毛求疵,更不是要扮專業,只是基督教既有音樂的宗教這稱許,而我們的確有很多美麗的詩歌,我們更該保全(或存?)神賜給我們音樂的恩賜,絕不可失禮了神。要是歌詞沒有質素,我倒寧可繼續唱《頌主新歌》裡的舊歌——只要用心用靈去唱,舊歌仍然是新歌。

  我想潘執事寫〈改良現代聖詩〉時會有拋磚引玉的期望,可惜,現在變成了拋玉引磚。恕罪恕罪。

《銅聲同氣》2005 年 12 月刊

Dreambook
立 (Friday, January 13th 2006 - 11:28:43 AM) 留言說:
剛讀過你的《粵語歌詞小析——讀〈改良現代聖詩〉》,很有同感。我也經常暗自批評一些聖詩和流行曲的歌詞。記得以前在成報(沒記錯的話)有一個專欄,作者叫周慕瑜,寫的都是對歌詞的嚴謹評論。現在這個專欄好像已不存在了。

我想你比我有資格批評,因為你除了評論,也創作。而我,則只有批評,差不多沒有建設。

記得我在港大當助教時,曾被一個學生評為最殘忍的助教,因為我批改功課十分嚴苛。後來我從學生的角度想,我那時也實在太苛刻。現在再有機會當助教,會嘗試多為學生們設想。嚴謹但不苛刻,是一個挑戰。

Dreambook
澤 (Wednesday, January 18th 2006 - 09:21:39 AM) 留言說:
我不過寫了十首八首,不見得比你有資格(差不多沒有=有!).有一點肯定不及你:邏輯分析,因為我對前文後理不甚敏感,很多時候前後有矛盾的地方我也看不出來.這是我的盲點;也許情感大於理智吧.=P

沒試過真正批改功課,不明白嚴謹和苛刻有甚麼相類..=P 苛刻是極端嚴謹嗎?

上網找周慕瑜,發現(你沒有記錯)他就是出了幾本講填詞的書的作者黃志華(他還有好幾個筆名)..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孤單的人孤單一個
感覺不到夜美好
而遠我去的令我心煩躁
這個世界不好
令你令我都苦惱
美夢完了這時還有愛慕

孤單的人孤單一個
失去感覺是最好
何以再見總易惹起煩惱
盼你永遠都好
在你夢中輕鼓舞
我像迷失不懂你預告

一時情 不能明
誰知道 得不到那些是最好
一時情 不能停
許多一生一世等不到

像某些孤單的人孤單一個
等這感覺是最好
而你我與他在世間無數
過去永遠都好
又等另一些苦惱
這是人生終於會遇到

莫再悲 這個世界不好
像有許多不知道
你願付出得不到回報

黎 明.〈孤單的人孤單的我〉
Toshiyuki Tachikawa 曲.向雪懷詞

  就再儲多幾首我的黎明至愛吧。

  我也不知道為甚麼〈孤單的人孤單的我〉是我的至愛之一,但要我數黎明的歌,它又常常浮現。很好聽嗎?不完全是。歌詞寫得很好嗎?也不怎樣。可能是因為輕快的旋律和灰白的歌詞有著對比吧……嗯,也真的夠灰:「你願付出得不到回報」。

  但這就叫世界呀!因為我不相信現今我們活在的世界是公平的,所以也就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或者「好心有好報」這些鬼話。耕耘當然有收穫,不過從來不是等價。

  要是每個人的生活都不用交錯,天下應該會太平。「孤單的人孤單一個」。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未試過這恐懼 彷似孩童被降罪
從未聽過這種話 使我緩緩滴了淚
當你自認這份情感千樣不對
當你自問繼續迷戀等如有罪
當你用未用過的神情來回望我
剎那間更像愛侶

從未見過你的臉 幽怨迷離像眼前
從未試過這滋味 苦澀茫然又帶甜
當你默默道別而不知是否會再遇見
當你慢慢蕩入人海之前已在懷念
一剎浪漫在這關頭如像慢鏡
看一生也未看厭

臨離別的浪漫 卻又來得太晚
為何夢幻在分手一刻最燦爛
無名份的浪漫 最後留低慨嘆
時間能否轉慢
啊……

從未試過這麼亂 彷似無情但有緣
迷亂撲朔這關係 今晚柔情地了斷

黎 明.〈無名份的浪漫〉
Juwie & Hassan 曲.林 夕詞

  早前說〈愛不完〉肯定是我最喜愛的劉德華歌之一,那又豈能不寫寫黎明呢?對,就是這首〈無名份的浪漫〉。這首歌似乎未曾大行其道,但我相信黎明歌迷一定懂,也一定喜歡——雖然我不算是他的歌迷。

  第一次聽,怕是十多年前了。應該是從一盒錄音帶,是哪隻專輯呢?裡邊還有他主演的無綫劇《晉文公傳奇》(在香港是倉底貨,恐怕沒有見光之日)的主題曲。對了,那是姊姊回港度假時,替同學買的錄音帶。

msn spaces
pampamau (17/11/2005 14:19) 留言說:
I like your space!!

msn spaces
lamb-is-lamb (18/11/2005 15:01) 留言說:
Thank you! =)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2 Sat 2005 23:17
  • Skopos

  王教授說,這一課 (20051026) 的內容比較簡單,講的理論叫 Skopostheorie.

  Skopos 是希臘文,意指 purpose、目的。這理論分三部,以skopos 作主導:
  aim => action => result
  skopos => translational action => translatum
就是說,任何事都有目的,之後有行動,最後有結果;翻譯也一樣:先要問為甚麼要翻譯,然後著手譯出譯文,一切以目的為本。這「解決」了以往直譯和意譯的爭論,因為直譯和意譯只是方法,最終是要達到原先定下的目的。只要譯文符合目的,就是 adequate 的譯文。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魏六朝〕一蓑煙雨任平生──名人逸事(一)

  終於看完了卷三。這陣子忙得很,晚上都沒有時間看書。看來一星期一本是沒有可能的了。

  卷三也是《世說新語》的精選白話版,但看著看著,有點悶的感覺。歸納了幾個可能性:一、故事太短,有很多實在短得算不上小說;二、雖然來來去去都是那些家族那些人物,但這令關係更複雜;三、有點信不過譯寫。
  本來短故事也可以是小說,但實在要有相當的想像力才能把整個故事聯想出來。至於人物關係就全因自己對魏晉朝的歷史沒有認識,很多人物都是初次得聞,記得人名來就忘了故事。幸而譯文簡化了同一人物的不同稱呼,省了查註釋的時間。可惜的是知道譯文有不善之處,這無疑削弱了閱讀的興趣。

(二)

  〈賢媛.21李勢妹〉:故事和卷一輯錄自《俗說》的一樣,不過那兒是李勢的女兒,這裡變成李勢的妹子。可見有時候,史書也是說了算。

  〈任誕.34桓溫求救於袁耽〉:整卷書只有這一篇才算得上小說。話說桓溫年輕時窮得厲害,有次欠下一大筆賭債,那時剛好知道袁耽多才多藝,更難得是為人慷慨豪遇,桓溫便打算找他幫手。當時袁耽正在守孝,但他一知道後便立即換去孝服跟桓溫上賭坊。由於袁耽精於賭藝(賭也算藝?),莊家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問:「你不可能是那個袁耽吧?」袁耽不應,只是豪賭,頃刻之間莊家輸得一敗塗地。最後袁耽自懷裡取出他那頂招牌布帽,道:「現下你可以真的認識袁耽啦!」
  這故事很有趣,唯一叫人疑惑的是守孝的時候真的可以去賭嗎?或許這故事就是因此而收在〈任誕〉篇。
  對過原文,其實這卷書的譯文有點不一樣,但記在上面的時候,我也改了一下。但如果我這樣改呢?
  由於袁耽精於賭藝,一出場便大殺四方,做莊家的只好苦著臉說道:「你怎麼不索性扮做袁耽呢?」袁耽不應,繼續豪賭,頃刻之間莊家輸得一敗塗地。最後呢,袁耽自懷裡取出他那頂招牌布帽,笑吟吟的道:「我要是做回袁耽,你哪還會跟我賭呢?」
  哪個好些呢?

  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輸,債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陳郡袁耽俊邁多能,宣武欲求救於耽。耽時居艱,恐致疑,試以告焉。應聲便許,略無慊吝。遂變服,懷布帽,隨溫去,與債主戲。耽素有藝名,債主就局,曰:「汝故當不辦作袁彥道邪?」遂共戲。十萬一擲,直上百萬數,投馬絕叫,傍若無人,探布帽擲對人曰:「汝竟識袁彥道不?」

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輕詆.22孫綽作誄〉:又是孫綽。王濛死了,孫綽寫誄文說他倆如何如何友好。後來,王濛的孫子王恭邊讀邊說:「我祖父又豈會與這種人往來!」上一回在〈方正.22孫興公作《庾公誄》〉中,孫綽也是這樣寫他和庾亮的交往,庾亮的兒子庾羲讀完就把誄文退還,說:「先父跟你的交情還沒有這麼深。」究竟孫綽是文人多大話,還是他和兩人的交情不足為外人道呢?

  就只記這三段了。雖然不好看,但卻引起我讀《竹林七賢》這套書的興趣。

(三)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 軾.〈定風波〉

  這一次容易一點。卷三集作「名人逸事」,說的是魏晉時期好清談的名士,他們愛說些玄之又玄的說話,很有點瀟灑的感覺——這當然見仁見智,但這正是當時的風氣。「一蓑煙雨任平生」就點出了那種脫俗。

  逸事,通軼事或佚事。我想,選逸事而非其他,因為要帶出那一種飄逸,佚和軼總帶著失落,又彷彿無關痛癢。文字就有這種玩意,雖然無聊,但有趣。

YS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